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省科协学会部
2020-09-14 16:11:52
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吉林省科协年会在长春举办。8月12日,第十一届吉林省科协年会在长春开幕。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林天,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刘丰艳,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越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200多名科技工作者代表与会。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启云主持开幕式暨特邀报告会。
本届年会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会议精神,全力谋发展、图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也是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成立以来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总团长李玉向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业、健康医疗五个专项服务团授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晶莹、韩宇鸿为专家服务团代表颁发了证书。
年会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回信的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总书记作介绍的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受邀在年会特邀报告会做主旨报告。李玉院士围绕《科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从宏观角度解读了我省“84549”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目的的同时,提出了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7个着力点和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4点建议,并重点介绍了以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李保国教授以《黑土地的保护性利用与梨树模式》为题,详细分析了黑土地形成、利用与退化现状,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学原理,提出了可持续土壤管理的10大准则,介绍了黑土的保护性利用──梨树模式,从理论研究到多年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两位专家的特邀报告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对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时代“藏粮于技”新篇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日,围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业举办4个高峰论坛,分别由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4家单位牵头承办,来自省内外的25位专家,与全体与会科技工作者围绕大会主题,交流研究心得,畅谈乡村振兴,献策吉林发展。
绿色农业论坛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农业服务团成员张伟研究员担任执行主席,论坛围绕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养牛养羊、畜牧业优质安全提升、农村水污染控制、吉林省农作物重大害虫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黑土地保护前提下的东北农业绿色发展七个方面展开了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的报告,与会专家就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热切交流。
高效农业论坛执行主席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组长、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成员梁爱珍研究员担任,受邀嘉宾就湿地保护与利用、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兴果树欧李、玉米深加工、黑土地土壤、黑土地保护六个专题进行报告,并就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智慧农业论坛由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智慧农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智慧农业服务团副团长于合龙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智慧农业发展思考与实践、吉林省发展智慧农业的方法与路径、智慧农业与智慧园艺、构建农业技术体系、乡风文明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专题报告内容涵盖技术路径、经验总结、技术交流、文明建设、主体培育等多个维度,会场讨论气氛热烈。
特色农业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农业服务团成员苌群红研究员担任执行主席,来自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分别作特种畜禽养殖业概况与科技创新方向、蓝莓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吉林省冷水鱼养殖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人参健化栽培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参鹿功能性特需食品的设计与创制、玉木耳为扶贫而生助乡村振兴六个各具特色的专题报告,论坛期间各位专家就我省特色农业发展进展、趋势与前景进行交流与研讨。
本届年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开幕式及特邀报告会、4个高峰论坛分别通过网络直播向公众开放,累计得到近160万人次的关注量。8月中旬到9月末,分布在全省各地的15个分会场活动,将围绕吉林振兴发展的关键领域、重大课题陆续展开,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学术氛围和社会氛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吉林省科协学会学术部)
责任编辑:牛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