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虽小 造福天下——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

来源:吉林省科协

2021-02-26 10:42:36

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总团长、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现年76岁的李玉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是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国家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负责人,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工程者”,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他所在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团队曾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团队”“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

 

初心不变,心系农民。“哪里农民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2012年以来,他不顾70多岁高龄,率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每年有280余天奔走在河北阜平、山西临县、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云南澜沧、贵州铜仁、新疆阿尔泰等边陲一线,走在崎岖山路、冒着严寒酷暑、克服高原反应,日行颠簸近千公里,成为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在蘑菇地里捡钢镚的“财神爷”。面对农村无资金、无技术的窘境,他慷慨捐款480万元,帮助农民从零起步发展香菇产业扶贫。

 

在吉林省,作为食用菌产业技术总负责人,李玉深入到白山黑水开展食用菌科技指导,开启科学家扶持栽培户合作模式,在汪清、珲春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历时30余年打造了黄松甸镇黑木耳产业。他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培育新品种,探索地面摆放全光栽培,推广微孔出耳技术……几年下来,黄松甸镇成为中国知名的黑木耳之乡,如今镇里全部村屯都从事食用菌生产。李玉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木耳院士”“农民的财神爷”。学校定点扶贫洮南好田村,依靠种植玉木耳脱贫摘帽,团队获“感动吉林”称号。

 

投身科研,矢志战贫。他在国内首倡“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五位一体”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食用菌栽培成为95%的贫困县主导性扶贫产业。2017年,当他得知柞水扶贫出现瓶颈之时,在科技部的组织和协调下,吉林农业大学与柞水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不顾“红眼”飞机的辛劳,经过多次调研,针对柞水区域不宜、技术落后、品种不良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在柞水实施“1153”木耳推进战略,充分发挥李玉院士团队在食用菌产业化方面的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3年多来,李玉院士团队积极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深入柞水县全境进行产业调研,对木耳产业把脉问诊,精准对接柞水产业扶贫,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打造计划。在深入考察柞水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区一馆五库”的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的技术体系,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办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还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此外,通过引入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机械,扩大木耳栽培技术培训规模,引入为柞水选育的木耳杂交品种,改良传统栽培基质,推动当地农林废弃物循环发展等多项手段,为柞水木耳产业向智能化、轻简化、机械化发展,提高柞水木耳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强化科技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努力为柞水木耳科技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真正把把总书记所提出的‘小木耳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更好地满足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李玉及其团队充分发挥学校食用菌工程中心在国内行业中领头羊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和询问企业疫情期间困难需求,向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制定《食用菌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工指南》,面向全国食用菌产业,组织线上研讨会,发布企业疫情防控通报,指导梵天菌业、江南生物、裕华等企业线上办公,完成相关项目建设和一线产品生产,帮助企业安全复产。

 

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乡村振兴对吉林振兴发展举足轻重。2020年7月,身为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总团长的李玉率队到延边、长春基层一线就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情况进行调研。在和龙市考察期间,服务团深入和龙市八家子桑黄产业基地,详细考察桑黄产业发展现状。李玉深入栽培大棚察看桑黄长势情况,针对种植桑黄过程中温度控制、降低感染率等问题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并提出要按照朝鲜族医药发展规律,深度挖掘桑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桑黄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在汪清县考察期间,服务团深入汪清天桥岭镇天河村考察了桃源小木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桃源小木耳示范基地,实地考察了木耳种植和加工产业项目。在考察汪清镇柳树河村的吉天然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扶贫基地时,李玉建议要按照三维农业发展理念,充分依托肉牛养殖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当地的秸秆资源生产双孢蘑菇,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

 

在第十一届吉林省科协年会上,李玉作了题为《科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报告,报告结合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亲身实践,介绍了第5大种植业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重要意义,食用菌产业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动能、大健康产业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新推手,为“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下一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指明了工作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牛小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