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梅河口农业经济技术协会
来源:吉林省科协
2008-09-01 00:00:00
农技协组织是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是中国农民第二次组织起来的创举。20多年来,各地各级农技协组织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吉林省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在农技协组织适应新形势、加速自身发展壮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2006年,协会被通化市科协评为“农技协先进集体”,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先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007年,被省农委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和通化市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8月,参加了中国农技协在张家口召开的“全国基层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农技协发展张家口论坛”,11月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农技协2007年理事年会暨理论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发言,获得好评,该论文获得中国农技协优秀论文奖。王文学本人在2006年被通化市委、市政府评为“通化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同时,2007年被中国农技协确定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水稻绿优米生产基地”。
一、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高标准建立协会
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成立于2004年。几年来,遵循“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的理念,本着“服务为先导、让利于农户,推广新技术,增产又增收”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发展协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效助农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由农民自愿组织,市科协审批,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的县级农技协组织。梅河口市科协为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壮大,于2004年6月在黑山头镇建设村召开了农技协现场会。现场会启示我们在村一级建立分会组织,不但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协会组织,形成协会服务网络,还能够最直接、最便利地为农民服务。于是,我们在市委组织部和市科协的帮助下。组建“支部加协会带农户”模式的村级分会。一是先试点。首先把黑山头镇建设村作为试点,试点工作由市协会牵头,指导分会建立规章制度、工作展示板、制作会员证等。2004年11月,在黑山头镇建设村召开了全市第一个村级分会成立大会。会后,推广试点工作经验,点面结合,在全市推进村级分会建设。现在,已发展19个乡镇协会,216个村级分会,会员12306人,其中党员2520人,形成了市、乡、村,三个层次四位一体的协会网络。二是建机构。通过乡镇协会直接领导村级分会,形成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工作有条有理,纲举目张。村级分会以村党支部书记为分会会长,村委会主任为副会长,村会计为秘书长,村党支部、村委会变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在服务中体现党支部的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也提高了党支部、村委会的形象和威信,有效发挥了传统的政治和道德资源优势,使协会一开始就有天然的权威和信用,也强化了协会作为农民意愿的表达者、农民利益维护者的功能。使党支部、村委会真正成为新时期农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领头雁。三是树典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虽然是农民自发的、自愿的,但是,仍然要坚持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才能促进协会发展。四是抓服务。积极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和组织会员到知名农资企业参观考察等形式,指导会员学习掌握一定的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他们自身的科技素质。
二、健全机制,服务三农,保障协会健康发展
完善的内部机制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运转的保障。除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建立“三化”机制,真正做到农技协组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提高服务功能。
1.组织规范化。农技协组织虽然是自愿组成的,但不应该是松散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技协组织从建会开始就要规范化运行。一是建立会员档案。建立了“五级十位数码法”,把会员登记表、统计表和会员证都统一编号,具体到市、乡、村、(屯)组和会员个人。农技协组织需要调阅材料时,可直接查出每个分会、每位会员的相关情况。二是制定章程和制度。我们协会先后制定、完善了《章程》、《会员守则》等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以制度约束人。四是加强硬件建设。几年来,投资20多万元,实现办公自动化,制作了工作展示板,购置科普服务车,配备数码录像机、照相机等,为服务“三农”、服务会员创造了条件。
2.培训系统化。2006年2月6日,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提出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一步为农技协组织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搭建了平台。农技协组织是植根于农村、农民中的,对农时季节把握最适宜。每年根据季节和农民要求的不同及时组织不同内容的科技培训、研讨和现场观摩等,尤其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培训,使培训内容系统化。“科技之冬”活动注重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科技之春”活动,指导农民适时早播和科学播种、施肥及水稻的育壮秧等。“科技之夏”活动则进行田间管理培训;“科技之秋”活动进行技术总结和粮食储运等培训。几年来,先后举办科技培训班300多期,参加和举办科普大集52次,培训、咨询人数28,000万多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5万多份,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
3.生产产业化。日本的农技推广是向优化方向发展,这种做法类似我国的生产产业化。我们在推动产业调整中,重点推广优质农资产品。推广中,充分发挥科技大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如,组织种植业会员到双兴乡积善村种植、养殖大户金成龙家学习高油玉米的种植经验和养猪经验。同时,我们实施玉米种植的“四统一”,即肥、药、缩节技术和生物菌剂的统一。种植品种由协会考察论证后,向会员推荐,由会员自选,村级分会全程无偿服务,多数被会员采纳。我们推广测土配方肥,也是由各分会科技大户带头示范。科技大户是生产产业化的带头人,他们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不仅自己带头,而且能就近指导,邻里相帮,从而形成生产产业化。可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4.成果转化示范化。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品牌企业联系,努力构建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推广体系,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协会先后40多次请东北农大、通化农科院、通化农药总厂和市科协的农业专家到协会讲课。公主岭市大地肥业的李果库总经理先后9次到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讲课,他的玉米增产500斤理念被会员广泛接受,即使用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增产100斤,先进施肥方法增产100斤,先进田间管理增产100斤,先进施肥除草增产100斤,适时收割增产100斤。这些科技增收理念,引导各分会和会员,积极试验、示范,转化科技成果,形成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二是转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3项,既推广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又满足了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如推广旱田立体种植技术,每亩可增收400多元。这项技术受到北京市农科院领导的好评。三是由协会统一试验、示范新品种。每年在全市划分5个试验示范区,共试验示范玉米新品种115个,水稻品种26个,大豆品种5个,为农民选择优良种植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和优质服务。2007年选择了15个示范区进行高产示范和测土配方施肥对照示范,进一步引导农民提高科学素质和应用科技成果进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5.服务优质化。农技协组织从1982年应运而生以来,主要任务就在于根据我国农村一家一户这一生产体制,把农民再次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社会服务。因此,协会始终坚持义务替农民考察论证农资产品,提供市场信息,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并一律由村级分会无偿送到农民手中,每亩地可降低成本20元左右,协会协调农资企业为农民让利,仅玉米除草剂每亩让利1元,优质测土肥每亩让利10元。几年来,先后协调农资企业为农民让利180我万元,为农民节约生产资金240多万元,农民增收近千万元。服务优质化还体现在对农民科学生产跟踪指导服务,做到指导教师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三、发挥优势,拓宽领域,社会化服务显身手
建设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重,作为农民自己的组织,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是义不容辞的。社会化服务正是农技协组织功能和优势的体现,也是回报社会的体现。一是成立了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学校。学校不仅承担开展全市农民科技培训,还承担了我市国家项目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任务。今年按照市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下达的任务,在15个村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有固定学员600人。2006年和2007年,经市阳光办考核,认定协会学校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已培训转移农民工2070人;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600人任务;水库移民400人任务。
二是2006年注册登记了一个“梅河口市农技协绿优水稻生产技术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万多户,带动了5万多户。发展养猪2万多头,鸡鸭20多万只;种植耕地4000多公顷,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其中测土施肥肥料2000吨,除草剂50吨;统一销售农产品,其中玉米5000吨,水稻5000吨。社员人均收入464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3867元增收20%。三是送科技文化下乡。在全市乡镇、村为农民无偿演出东北二人转38场,观众达10多万人,体现文化搭台,科技唱戏理念。农民们感激地说:“联产承包20多年了,是你们让我们在家门口免费看戏。”四是2006年春,与市中医院联办会员健康俱乐部,实行会员就诊、医疗优惠;2007年又增加友谊医院为联办单位,共为200多位会员进行了体检和优惠医疗。五是开展信贷服务。从2005年开始为村级分会、分社和会员协调信贷资金600多万元。会员用会员证可以比别人多贷1-2千元,诚信会员可多贷3-5千元,分会领导可多贷1万元,诚信分会领导可多贷2-5万元。
四、体会与收获。
首先,农技协在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网络优势非常突出。我们集农村实用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在农村星罗密布,有效地解决了党和政府农村工作中的“梗阻”和“断层”现象,在传播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农民中具有网络优势。
第二,农技协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中的载体作用十分重要。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农村科普工作传统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普遍存在着组织不健全、活动经费不足、队伍不稳定等状况。而农技协顺时应势,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在发展生产、致富生活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农村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载体作用。
第三,农技协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组织功能不容忽视。农技协突出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决定了我们强大的组织功能。农技协通过代表会员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项目合作关系,能够较好地把千家万户小生产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通过群体效应形成了规模效益,同时也较好地抵御了市场风险。
实践证明农技协组织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她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生等方面有着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志明 王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