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王占华
2010-12-16 00:00:00
2008年,长春市科协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区科普工作新途径,结合“科教进社区”活动,在全市创建了社区科普大学,搭建了社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平台,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成为推进学习型社区和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
三年来,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经历了创建、摸索和发展三个阶段,全市共创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74所,覆盖我市5个城区32个街道办事处,平均覆盖率为31%。
一、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科普大学应时而生
长春作为科技文化城,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方面还有繁重的任务和大量的工作。我们从2008年年初开始,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了通过创办社区科普大学来建设科普阵地,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普学习教育活动来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制定下发了《创建长春市社区科普大学方案》,对创建社区科普大学进行了精心的谋划,主要面向社区群众、离退休人员和失业、待业居民,体现公益性、群众性、科普性和灵活性,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养,推进社区科技和文化建设。
我们首先在朝阳区、绿园区、宽城区设立了15所社区科普大学分校作为试点。 2009年第二批又有二道区、南关区等59所科普大学分校挂牌成立。截止到目前,全市科普大学分校的分布情况是:朝阳区24所、绿园区20所、宽城区13所、二道区9所、南关区6所,平均覆盖率为31%。三年来,为科普大学的创建和完善共投入80万元,为部分科普大学分校配备了投影仪,每个学员都有系统的教材和笔记本等。
科普大学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振华、副市长钱龙生等领导同志先后多次检查指导科普大学的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管理规范,教学系统,推动社区科普活动广泛开展
在开展社区科普学习传播活动中,我们坚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大纲,强化基础建设,创造传播教育的有利条件。
一是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中,我们摸索出“两级办学、三级管理、四个固定”的办学模式。“两级办学”就是市科协建总校,社区办分校;“三级管理”就是总校成立校长办公室,负责宏观组织协调、教学指导及教学管理,区科协成立分校管理办公室,街道和社区设专人负责社区分校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管理;“四个固定”就是实现教学场地固定、师资队伍固定、学员固定和授课时间固定。
二是合理配备师资。以组建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形式,从驻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卫生、教育等部门聘请了264名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有相当造诣,热爱科普事业,教学经验丰富的科普志愿者担任科普大学教师。这些教师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精中选优进行配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学员欢迎。
三是组织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编写社区科普大学参考教材。为了满足系统化教学需要,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编写科普大学的参考教材。目前与长春市医学会联合编辑的《健康科学》系列科普丛书已经出版,该丛书包括《传染病防治》、《口腔保健常识》、《中毒治疗》、《常见病饮食保健常识》4个分册,是医学专家学者沉积多年的知识、经验、才华的结晶。在参考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原则,对其内容进行精挑细选,科学编排,使教材保持了知识涵盖广、通俗易懂、趣味性强、便于操作的特点,并且免费下发,做到学员人手一套,受到教师和学员的热烈欢迎,保证了教学的稳定。
三、从实际出发,灵活丰富,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充分调动市民参与科普大学的积极性,社区科普大学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市民参加学习,从传播普及的内容到方式方法,力求让居民群众欢迎和喜爱,使活动能够取得实效。
一是宣传动员。在每一学期的开学前,都要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布招生简章,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动员社区居民参加。
二是按需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和内容上,以百姓需求为第一要务,百姓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突出科学常识的普及性。内容涉及到健康保健、科学健身、饮食营养、心理卫生、环境与生态、家庭教育、法律常识、消防常识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如针对5.12地震,贵阳分校举办了地震常识培训班;针对老年常见病问题,宽平大路分校举办了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与预防学习班;针对家居问题,湖东分校举办了如何减少新装修房屋的危害学习班;针对健康人生问题,长山分校举办了锻炼与四季养生培训班;针对节能减排问题,长盛分校举办了节能减排与科学生活学习班等。
各社区科普大学分校除按年初制定的教学大纲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根据省、市有关部门的活动要求安排课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报告会等。今年4月,按照省科协的安排,长春市各社区科普大学分校陆续开展了《健康知识大讲堂》和《中医大讲堂》系列活动。来自北京张永国际养生中心的专家倪丽娜教授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向大家绍了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过程和预防措施,告诫人们养成良好健康习惯。今年6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我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社区科普大学认真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活动中聘请健康顾问苏美惠女士到各社区科普大学分校进行《心理与健康》巡回讲座。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图片展等活动,向社区群众进行心理辅导。据统计,仅今年4—6月份,在我市32个社区举办了各类专题讲座43场,近万名社区居民受益。
三是合理安排课时。社区科普大学的学员多是老年人,考虑到他们承受能力,每学期设30学时的教学,避免课程安排过密。
四是营造环境,凝聚学员。社区科普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同时还是通过丰富的课余科技和文化活动来凝聚学员的阵地。在每年的科技周、科普日和文化艺术节期间,各分校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科普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今年9月,在各社区科普大学分校中开展了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科技、医药、健康保健、环保、抗震减灾、生活常识等。通过竞赛,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素质提高,文明和谐,科普大学走进千家万户
社区科普大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这“三贴近”原则使科普大学涌现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到目前,74所社区科普大学分校共吸纳学员8000多名,为推动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普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居民科学素养不断提高,科学生活成为共识。三年来,科普大学学员系统学习了健康保健、科学健身、饮食营养、科技知识、家庭教育、法律常识等十余门专业课程,学员的科学素养有较大提高。生活讲科学、饮食讲营养、装修讲环保、教育讲方法,运用心理科学调解纠纷,以现代科学常识抵制迷信,科学指导生活,科学指导社会活动,科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科学生活成为共识。
二是社区凝聚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经常化、系统化的科普教育,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要求,又集中了民力民智。在坚持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社区居民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邻里和谐,互帮友爱,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舞台。龙泉分校的两位学员,通过科普大学成为同学,后又成为保姆和雇主的关系。
三是社区稳定,风气明显好转。向广大居民学员宣传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使一些迷信活动和不文明行为得到了抵制,开始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科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