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省科普中心
2020-06-22 11:16:14
“吉林科普微窗”是省科协官方科普微信订阅号,致力于传播科学思想,分享科技生活,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科普中心作为运营维护单位,今年以来,不断谋划科普微窗的发展思路,明确属性定位,突出吉林特色;不断强弱性补短板,改进传播形式和手段,丰富科普内容;不断加大科普资源的供给支撑,壮大科普创作传播队伍,扩大科普声像传播途径;持续推进“三个创新”、坚持“四个加强”,努力构建浓郁科普氛围的 “掌上科普家园”,努力把科普微窗打造成传播科普知识的新途径,汇聚科学思想的新平台,展现科技知识的新空间。
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科普微窗是省科协的科普宣传载体,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地促进其运营发展,稳步提高订阅量、浏览量,巩固科普传媒品牌地位,科普中心对全国31个拥有公众号的省、直辖市科协及26个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查后认为,明确定位是公众号运营的基础。科普微窗的职责是传播科普知识,受众面是吉林省公众,推送的内容应该是最及时、最权威、最准确、最有热度的科普知识,为公众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对关注的应急科普、健康生活、科技动态、生产技术等问题。有了明确的定位,就可以准确指导内容创作和推送方向,就可以保证推送内容不跑偏,不盲目跟从。
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普微窗积极探索传播新形式和新手段,采用文字、长图、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帮助公众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截至6月上旬,不间断推送疫情防控信息291篇(条),累计阅读量11.21余万次。其中《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手册》阅读量2.3万余次,创下推送阅读量最高纪录;《病毒来了》绘本电子版、《防疫小讲堂》音频栏目等内容深受公众的肯定和欢迎;联合腾讯新闻,转发防疫稿件67篇。利用腾讯新闻平台宣传防疫知识,信息累计曝光量224.8万次。还特别推出科协人原创抗疫文艺作品专栏,用艺术的形式普及防控知识,以文艺的力量讴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展示风采,鼓舞士气。
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内容建设
内容是公众号的核心,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普微窗要保证持续提供有价值、符合公众预期的优质内容,提高浏览阅读量和传播效果,就必须秉持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提升。一是加强科普热点的推送,紧跟焦点问题,抓住公众兴趣,回应公众关切。鼓励支持我省科技工作者、科普爱好者原创,不断提升原创科普内容比例。如适时推出的《我省主要气象灾害》《雾霾天气防护指南》《适合居家栽培的蔬菜》《省科协科技志愿服务专家团为您答疑解惑》、科协农技大讲堂系列节目等,均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二是加强特色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和科技工作者用户认同感。结合我省实际,设置《探索吉林》科普专栏,凸显地域特色。创新推出《院士在吉林》《长白山特色花卉》《长白山特色动物》等内容,使科普传播本土化、地域化,放大特色,加深认同。三是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为持续发展储备人才资源。不断挖掘和发展我省原创科普作者,激发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创作的热情,提高原创文章数量和质量。建立长效征稿机制,为科技工作者展示成果、展现风采提供信息传播平台。探索建立与省级学会、科研院所、高校的约稿机制,定时定量提供优质稿件,努力建设一支稳定高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科普编撰专家队伍。四是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共享,提升信息多样性、科普趣味性。发挥科普中心资源开发优势,集中力量研发漫画科普长图、MG科普动画、科普短视频(音频)、H5科普页面等媒介传播形式,创新方式创意表达,丰富不同人群对不同传播形态的需求。
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提质升级
下一步,科普微窗在持续推送优质内容的同时,将适时更改名称、更换标识,进一步强化形象,突出理念和特色,提升影响力和公众识别度,努力打造东北乃至全国知名的科普宣传平台。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探索建立纵向新媒体矩阵、横向新媒体矩阵,丰富传播形式,扩大受众影响,形成联合协作,内容共享,平台互转,互联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供稿人:周阳;审稿:科普中心)
责任编辑:牛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