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沁心苒月七十载,愿撒芳华漫天涯

来源:省科协调宣部

2022-08-17 19:41:55

肃慎古都,俊采星驰。吉林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52年,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艰苦条件下,我国著名学者蔡镏生、唐敖庆、关实之、陶慰孙、孙家钟、江元生、徐如人、沈家骢老师和一大批青年学者筚路蓝缕,滴沥热忱,不畏困难,创建丰碑,创立并发展了化学学科的各个分支。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吉林大学化学学科不断向国家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的同时,建起了化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和研究平台,自身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条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桃李门墙,春风次第。我于1975年进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学习,1978年毕业,1980至1986年师从徐如人老师完成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业,1989年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回校工作至今。四季轮回,弹指挥间,我已在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这片沃土芳华中学习和工作四十几年了。抚摸时光的掌纹,青丝泛霜,桑榆霞染,我为能够参与化学学科的建设而感到无上的荣幸。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大学不但传授知识,而且要创新研究拓展知识的边界。无机化学学科的科研工作起步较早,稀土催化剂、沸石分子筛、配位化合物都是当时标志性的研究工作。1993年在徐如人和庞文琴老师的带领下,无机化学学科在无机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1995年参加全国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基础上又在2001年建起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确定了“埋头苦干,不图虚名;奉献科学,端正学风;相互配合,形成团队;不断积累,锐意创新”三十二字发展理念,在分子工程学、水热合成化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同时培养出了几位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教学方面,无机化学学科秉承了曹锡章老师优秀的教学传统,教学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形成了国家教学名师辈出的局面。从北区理化楼到南区无机-超分子楼的变迁,从教研室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升级,从水热合成到无机合成的拓展,无不引导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迈上无机化学学科发展的新台阶。当然,我们知道,我们的学科起步晚,七十年对学科建设而言还处于青少年阶段,还有很多我们不懂的东西要学,还有很多工作急迫等待完成,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微信图片_20220817193844.jpg

图1:冯守华院士在指导研究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科学研究是艰苦的创作过程,也是使人着迷的事情。“科学认识就像是一颗智慧树,它结出了丰硕而美味的果实。我们一旦吃下这种果实就会对其他食物失去胃口。与科学无关的文献会显得过时,与科学无关的哲学是愚蠢的,与科学无关的艺术毫无意义,与科学无关的传统是空洞的,与科学无关的宗教自然也是荒谬的。”这是法兰克维尔切克在其《万物原理》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不是唯科学的,而是阐述科学在当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无论是培养学生还是从事科学研究,都要认识到科学在今天的重要意义,只有了解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我们才能为之奋斗。大胆假设,严格求证,是科学发现的基础。我们一直缺乏科学原创的经历和经验,积累原创科学研究的经历和经验往往比我们重复做前人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科学发展的时代性是非常明显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和以技术为先导的应用基础研究是时代的主流。我们的学科发展和资源配置理所当然的要在这个主流上下功夫。世界科技发展很快,我们的学科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好独立的课题组就发展成为了交叉科技主流。我们还在学习前辈怎样的科学发现就发展成了技术创新的主流。我们的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一定是世界性的,而且学科的发展往往是超于社会的。我最近建议学校应开始规划建设交叉学科科学实验楼也是这方面的考虑。


 高山仰止,路漫修远。新千禧年,四校化学学科整合成立了化学学院,教职员工数量和质量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化学学科的核心学科性质决定了为全校师生进行化学教学的庞大工作量,而学院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并实施好教学。学院建立伊始,我们制定的《化学学院发展规划26条》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和行政管理四个方面做好精心规划,明确以基础和人文环境建设为中心,以管理为纽带,充分发挥导向和协调的领导功能,使院内教学科研少走弯路,稳中有升,步步为营,别有洞天。任重道远,山高水阔。本着学科建设即知识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念,我们强调学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学科建设的真正作用是贡献社会,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真正臻于创造,传承知识体系,传承教学,传承学术,传承继往开来的学科建设精神。建设好研究型学院,鼓励教师除了教学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只有耕耘不辍,才能生机无限。 

   

微信图片_20220817193859.jpg

图2:冯守华院士在作报告


 捻一指花香,沁一页明媚。从1952年建院至今,前辈们不遗余力的拼搏精神一直鼓舞着后续的接班人。七十载,教书育人的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七十载,时空的经纬在一代代人身上朝乾夕惕,焚膏继晷。“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自己因作为吉大化学学科的一员而甘愿执著杏坛缁帷的咫尺方圆,无悔呷饮刀耕火耨的苦涩。愿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像一颗花种,会邂逅一季花开;愿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遍及天涯,骎骎流光。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817193904.jpg


冯守华  吉林省科协名誉主席

无机化学家,中国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6年获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