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吉林省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来源:省科协科普部

2019-03-26 10:00:00


各市(州)科协、农业农村局,长白山管委会科协、环资局,扩权强县试点市科协、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科协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吉林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吉林省科协、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并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吉林省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19326 


附件

吉林省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2019-2022年)


根据《中国科协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吉林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吉林省科协、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省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树立科学生产、健康生活、协调发展的理念,引导科协系统、农业农村系统和相关部门的科普资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务下沉,着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增强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着力推动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着力加大科普资源的供给支撑、形成农村良好科学氛围,切实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二)发展目标


2020年,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科普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到2022,农村科普框架体系初步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模式和经验。


二、工作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科普要素上优先配置,在项目资金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民科学素质短板。


——坚持创新提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各类主体和要素,扩大社会参与面,完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焦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工作问题,找准重点难点,增强针对性,在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


——坚持统筹协调。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充分协调省科协、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的力量,注重整体部署、循序渐进、分类施策、久久为功,全面加大科普资源配置,推进农民科学素质区域均衡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农村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培训培育


1.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机构、大中专院校、乡镇综合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在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重点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林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技协领办人、龙头企业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中择优评定一批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完成培养5名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完成2000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2.开展小农户群体科学素质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升小农户群体的科学素质,全面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知识观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到2022年,完成小农户群体科学素质培训10万人次以上。


3.开展乡村科技人才培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专家及乡土人才指导、举办农村青年涉农产业致富大赛、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加大农村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重点开展科技活动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到2022年,完成乡村科技人才培训1万人次以上,完成农村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2000人次以上。


4.开展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培训。大力开展农村妇女线上线下教育培训,通过开展“智爱妈妈”活动、举办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专题培训班、鼓励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培训等方式,有效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致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2022年,完成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培训3万人次以上


5.开展贫困人口培训。组织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围绕贫困地区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劳动生产技能。到2020年助力完成全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任务。


(二)组织农村科普活动


1.创新开展主题科普活动。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科普周、科技之冬、科普大集5.12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全面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知识观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2.开展农民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大力普及科技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有奖竞答、原创作品征集等方式开展农民科技知识竞答活动,增加农民学习科学知识渠道,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到2022年,实现通过线上线下参与竞赛的人数累计超过50万人次。


3.举办吉林省科普摄影大赛。组织农村广大摄影爱好者、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及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科普传播行动,围绕“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主题,以摄影作品形式生动解读农业科普知识,展现近年来我省农村科普工作的创新成果和基层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的精神风采,进一步营造科普工作良好氛围,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激发农民爱家乡、爱农村、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三)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


1.强化科普中国落地应用。联合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科普中国”优质资源,开展科普中国乡村e站建设转型升级,通过队伍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强化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传播分享优质科普内容。到2022年,完成科普中国e站在全省县(市、区)的落地应用,“科普中国”互动点播频道站点建设覆盖全省所有乡镇。


2.充分发挥手机“新农具”科普效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与农民培训的跨界融合,建设完善科普中国APP、云上智农APP等手机移动端传播体系,利用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开展农民手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利用手机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3.建设智慧农民网络平台。全面整合省科协和省农业农村厅的优质科普资源,以农业生产、医疗健康、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切身相关的热点为主题,不断生产汇聚优质科普信息化资源结合线下职业农民培训,探索开展农民网络课堂学习。


(四)完善科普惠农服务条件


1.编创科普惠农系列制品。依托“三农”科普类宣传媒体等平台,重点支持通俗易懂、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系列作品 


2.开展专家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省级农科学会、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对接市县科协和农业农村系统,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技服务等提供指导和支持。开展吉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试点工作。建立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形成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相关研究报告。


3.推进乡村科普设施融合建设。加强农村科普设施建设,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加强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提高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巡展频率,提升乡村科普公共服务水平。到2022年,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活动在全省广大乡镇的基本覆盖。


4.认定推介乡村振兴科普工作示范基地。通过集成统筹的方式,引导农业科普基地转型升级,认定推介一批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农业教学科研、农业观光等类型的农业科普工作示范基地。到2022年,认定推介100个乡村振兴科普工作示范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将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相关任务纳入本级乡村振兴有关规划。各级科协组织、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调动涉农高校、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为工作实施提供保障。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科协组织、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统筹协调本部门的相关资源,召集相关部门、单位定期会商工作,切实履行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牵头部门责任,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三)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科协组织、农业农村部门要统筹使用好基层科普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科技教育、农业科技推广等经费,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倾斜力度,为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供经费保障,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四)营造社会氛围


以乡情为纽带建立农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注重挖掘、总结和宣传基层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认真总结推广经验,积极宣传并激励表扬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通过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积极营造形成崇尚科学、勤劳向上、绿色节俭、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迟嘉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