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科普中国
2019-01-31 13:55:00
在生宝宝之前,准妈妈们大多会学习婴儿养护方面的知识,为迎接宝宝的到来做足准备。而有种说法却称“母乳可引起宝宝黄疸的产生”,这让许多宝妈们产生了疑问。那么,到底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呢?母乳性黄疸产生后需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是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纯母乳喂养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10周后消退;停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且降低一半以上,若再次进行母乳喂养,黄疸可能再次出现,但多达不到原来程度,也可能不再出现。若孩子精神、食欲等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体重增长正常,则可以不用处理;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去医院,根据检查判断黄疸的真正原因。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多由于母乳不足引起,由于摄入量少,新生儿代谢和肠蠕动会变慢,大小便次数减少,胎粪不能及时排出,而胎粪内大量胆红素会被分解并在肠道重新吸收至血液,使血内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发生黄疸;迟发性母乳性黄疸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有认为是由于母乳中雌激素引起肠道内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增加,从而增加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并重吸收进入血液,血液里胆红素数量增加,导致婴儿得黄疸加重或迟迟不退。
其实,母乳性黄疸发生率并不高,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可通过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数等方法,让宝宝摄入足够乳汁,这样黄疸多半就会逐渐消退,无需停母乳。建议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每天应至少哺乳8~12次,这样既可刺激母乳分泌的增加,尽快建立和宝宝需要协调一致的母乳喂养,也可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如果怀疑宝宝是母乳性黄疸,应该找专家咨询判断和处理,不要随便停母乳。
对于母乳性黄疸,治疗时是否需要停喂母乳取决于黄疸的轻重程度,如果一般情况良好,肝功能正常,总胆红素并不是太高,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则不需停喂母乳;但是对于少数重度的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则应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并去医院就诊,以确定宝宝是否伴有其它疾病。在排除了可能的病因后,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蓝光和药物治疗,黄疸消退后即可给宝宝继续母乳喂养。停母乳期间,哺乳妈妈同样需要按时将乳汁吸空,保证泌乳,为宝宝再次母乳喂养做准备。
责任编辑:冯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