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靶向药物没有副作用说明无效

来源:科学辟谣

2023-01-12 17:24:24

谣言


服用靶向药物后没有感觉到副作用说明药物没有效果。


辟谣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传统的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巨大的杀伤力。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有观点认为细胞癌变原因之一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从而导致细胞的无限增殖。因此,针对肿瘤细胞内异常信号系统靶点发挥作用的肿瘤靶向药物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

什么是靶向药物?

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靶向药物进入人体后特异地选择肿瘤细胞的靶点结合后发生作用,造成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死亡,但不影响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这种药物即为靶向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以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改变作为作用靶点,不仅可以发挥更强的抗肿瘤作用,而且还能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2]。正因为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在抗肿瘤药物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增长迅速,众多靶向药物的临床实验也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同于化疗药物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靶向药物带领我们进入了抗肿瘤的精准治疗时代,让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靶向药物的疗效如何评价?


靶向药物属于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杀灭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观察肿瘤退缩情况以判定疗效。例如实体瘤的治疗,抗肿瘤药物治疗前要有肿瘤基线的影像学(CT或MRI)资料,治疗2个周期(或6-8周)后,再次进行影像学检查与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来评价疗效[3]


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标准):


a.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完全消失;


b.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以上;


c.病情稳定(SD):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但未达到PR或病灶增大但未达到PD;


d.病情进展(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大20%以上或出现新病灶。


如果病情缓解(CR或PR)或病情稳定(SD)则继续当前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果出现病情进展(PD)则需要重新评估患者情况,重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为实体瘤的简单疗效评价,在临床实践中疗效评价要更加复杂和细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靶向药物疗效的判断与副作用大小无关。


怎样正确看待靶向药物的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靶向药物也是如此。虽然相比化疗药物,其不良反应已经小了很多,但仍然不可能避免。既然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与副作用的大小无关,那我们必然希望靶向药物能够“高效低毒”。但是由于每个患者的疾病状态和个体差异,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副作用大小也会不同。如果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副作用,就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定期监测评效。如果用药期间感觉到明显不适,不要认为是靶向药物起效的表现而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及时就诊或咨询医生,因为这时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甚至需要停药或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辟谣专家:贾晨虹,河北省儿童医院抗肿瘤专业临床药师,主管药师


复核专家:张古英,河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



参考文献:


[1] 叶佳丹, 余克富, 朱斌, et al. 肿瘤靶向药物的分类与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 2018(5).


[2] 张露, 刘相良, 陈晓. 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9, 26(9):1035-1041.


[3] 董坚. 实体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和展望[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5, 022(004):413-419.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侯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