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随时随地说睡就睡就是因为太困

来源:科学辟谣

2023-04-09 09:17:42

流言:

 

林林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但是,最近她发现自己总是容易犯困,上课着随时就能睡着;另外,她和朋友打闹大笑之后还会出现双腿发软的情况,必须要蹲在地上几秒钟才能好,弄得同学们因此都疏远了她,本来性格开朗的她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第一感觉,会认为这就是“缺觉”造成的。

 

真相解读:

 

林林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但是,最近她发现自己总是容易犯困,上课着随时就能睡着;另外,她和朋友打闹大笑之后还会出现双腿发软的情况,必须要蹲在地上几秒钟才能好,弄得同学们因此都疏远了她,本来性格开朗的她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第一感觉,会认为这是“缺觉”造成的;但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情况,林林是患了“发作性睡病”。

 

发病率不高 危害可不小!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患病率大约在0.02-0.18%,据国内外各类相关报道,患者通常在10~20岁开始起病,是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最新的国际诊断标准,将发作性睡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发作性睡病和2型发作性睡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时会让患者因为发作时不能对周围的危险做出反应,从而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发作性睡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发作性睡病可表现为以下四个主要症状: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发作、入睡前/ 初醒时的幻觉及睡眠瘫痪。白天容易犯困,这是发作性睡病最核心的症状。如果在这个时候睡上一觉,往往会有精力恢复的感觉,但持续时间一般来说并不长。而情绪激动后,尤其是大笑后出现浑身发软的情况就是“猝倒”,这是1型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表现,持续时间通常短暂,但发作时有跌倒的风险。儿童患者的猝倒症状往往不典型,常表现为吐舌头等症状。

 

幻觉通常表现为听到或看到不存在的人或物,这种体验往往十分真实。睡眠瘫痪便是人们俗称的“鬼压床”。尽管正常人也会出现“鬼压床”,但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出现的比较频繁。除此之外,体重增加等症状也会经常出现。

 

如何判断你的困   不是缺觉是病了?

 

如果出现了嗜睡的症状,可以自行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文末附)测试一下,如果得分较高,则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因为引起嗜睡的疾病较多,例如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嗜睡就比较多见,但是通常白天的小睡不能改善睡眠呼吸障碍引起的日间嗜睡。同时,其他睡眠增多疾病,例如特发性睡眠增多等,也会导致日间过度思睡。因而想要确诊发作性睡病,通常需要完善规范的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同时需要完善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及基因检测等检查。

 

如果MSLT检查提示为阳性(5次小睡试验中出现≥2次入睡15分钟内出现的的异常REM期睡眠(SOREMP),且平均入睡潜伏期≤8分钟提示为MSLT阳性),且PSG未提示有其他可能引起日间思睡的其它疾病,则提示发作性睡病的可能。如果脑脊液食欲素也明显降低(≤110pg/ml)或者伴有典型的猝倒症状,则表示1型发作性睡病的可能。

 

暂不能完全治愈 但可以控制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发作性睡病患者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等危险工作。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尚没有药物可以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正规的治疗控制发作性睡病的症状。

 

首先可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习惯着手,保证夜间充足睡眠,安排规律的午睡,戒酒、戒烟,避免过度进食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同时应前往正规睡眠门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治疗日间思睡的药物,其中莫达非尼为首选,其他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马吲哚、咖啡因等;二是控制猝倒、睡眠瘫痪及入睡前幻觉的药物,主要为抗抑郁剂。

 

目前发作性睡病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因、干细胞治疗以及食欲素受体激动剂都在实验研究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药物投入到临床使用。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侯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