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水下噪声这种“最要命的东西”只能自力更生——杨士莪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22-12-30 18:08:30

编者按:


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的造船工业筚路蓝缕,从当初装备和人才两方面匮乏,到自主研制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大国重器。中国造船栉风沐雨,由弱到强崛起的速度世界第一。背后倾注着无数民族科研巨匠的付出,他们用毕生追求撑起祖国的脊梁、创造着岁月静好,为我们缔造了强大的国防条件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等联合推出《小川谈大师》系列新媒体科普作品,讲述船舶大师鲜为人知的故事,启迪网友具备求真唯实的科学观,呼吁莘莘学子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国之栋梁。


“把自己的前途,永远和国家的需要、人类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杨士莪


1931年8月9日,出生于天津的杨士莪颇具传奇色彩。1950年,杨士莪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还有一年毕业时被急需人才的大连第一海军学校率先“夺”走;1952年,国务院筹建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军工”)时,急需人才,他又奉调北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在杨士莪走过艰辛伴辉煌的半个世纪中,有大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的实验基地度过。于是,当有人问起他:“家乡在哪儿?”他会幽默地说:“我是四海为家的人”。


“最要命的东西”只能自力更生


1957年,水声科学在我国还是一张白纸时,杨士莪被派到前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进修,他像干海绵投入大海,吸纳着这一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留学期间,他切身懂得像舰船水下噪声研究室这样“最要命的东西”,我们学不到、买不来、搬不走,只能自力更生。


1960年,杨士莪回国后在哈军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他撰写了国际上早期的专著《水下噪声原理》,出版了国内最早的声学理论著作《声学原理》等;1981年,该学科点获得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水声科研基地和最大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1995年7月,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杨士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水声科学为第二生命。


杨士莪院士对中国水声事业的贡献不止是水声专业的创建与发展,作为水声定位技术理论的提出者和决策人,1970年他曾领导六厂一校数百名水声工作者奋战数年,完成了我国洲际导弹海上靶场水声测量系统,准确测定了“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在南太平洋的落点位置,保障了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南太平洋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由杨士莪所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舰船和水下兵器的噪声治理工作,他所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重力式低噪声水洞,被著名的美国泰勒研究所原所长称誉为“国际级成就”。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1994年4月,一支由杨士莪担任考察队长兼首席科学家的科学考察船队驶向了我国的南海,这是我国首次对南海进行水声综合考察。2019年6月30日,在中国科协年会上,我拜见耄耋之年仍在努力培养水声人才的杨士莪院士,谈及科学家的使命时,杨院士坚定地说:“把自己的前途,永远和国家的需要、人类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的水声事业就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监制:林宪东 金向军


制片:刘蕾


策划:小川 金赫


纯清编撰:小川 纯清 金赫


音频编辑:金赫


科学顾问:张石梅


出品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侯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