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20-11-17 14:24:55
昨天我们从总体上简单介绍了航空兵,今天我们会结合着我国的航空兵,和大家深入聊聊航空兵的巨大威力,航空兵的过去和未来。
飞行平台与机载武器结合而成的大杀器
这是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我军轰-6K战机及其机载武器装备,有长剑-20巡航导弹、1000公斤的GB-5激光制导侵彻炸弹、CM-802空地导弹、目标捕获吊舱等,可对上千公里内的各种目标进行近、中、远程空对面打击和精确点对点打击。
仅从以上两种机型机载武器的种类和数量上,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航空兵的作战威力!
轰炸机、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等,机上可挂载武器装备的能力和携带的武器装备有所不同。如歼击机主要遂行空中格斗任用,机载武器装备以航炮、空空导弹为主;轰炸机主要遂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机载武器装备以巡航导弹、航空炸弹、航空鱼雷、航空水雷和自卫性空空导弹为主。通常,根据执行的任务、攻击的目标不同,同一型、同一架的战机战斗出航时挂载的武器装备也有所侧重。大型战略轰炸机由于航速快、航程长、载弹量大,个别机型还能执行核攻击任务,是军事强国对敌进行战略威慑和攻击的空中“大杀器”。
今年5月4日,美军驻关岛2架B-1B“枪骑兵”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在我国东海海域附近上空出现,一度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和各种猜测。数据显示,该型机长44.81米、高度10.36米,最高时速达到1.25马赫,实用升限15240千米以上,续航距离高达12000千米。B-1B自重87吨,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16吨,非常典型的超大型空中作战平台。除弹舱内部拥有高达34吨的载弹量,机身外部挂架还可以挂总重27吨的弹药。有数据显示,B-1B可搭载的弹药量为:84枚MK-82通用自由落体炸弹或MK-62水雷;81枚MK-82通用低风阻炸弹;24枚MK-65水雷(2390磅/枚)或GBU-31JDAM制导炸弹;24枚B-83热核炸弹或B-61核航空炸弹;30枚CBU-87/89/CBU-97集束炸弹或CBU-103/104/105(WCMD集束炸弹);48枚GBU-54LaserJDAM或GBU-38JDMA制导炸弹;96枚/144枚GBU-39小直径炸弹;24枚MK-84通用炸弹。可装载的导弹量为:24枚AGM-158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12枚AGM-154联合远程武器(注意:以上弹药和导弹数量为单独种类而不是全部)。
一架载弹总量高达60余吨的战机,可想而知会有多么强悍对敌攻击力。1998年美军在伊拉克动的“沙漠之狐”行动中,B-1B战略轰炸机在6次轰炸任务中共投下了57154kg的MK-82炸弹。
曾经是手无寸铁的“空中骑士”
但是,大家知道最初出现在战场上的航空兵是什么样子吗?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有动力、可操纵的持续飞行试验,成功地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约260米,开启了人类航空时代的大门,也拉开了航空兵发展的序幕。
欧洲强国军事当局敏锐地意识到了航空器在军事领域里的发展前景,各国陆军、海军开始发展军用飞机并很快在战争投入使用。1909年-1911年,法、意、俄、德、英、美等国相继在陆军组建隶属通信、工程、炮兵等部门的军事航空队。1910年第一架水上飞机出现,海军航空兵也开始发展。
囿于当时的建造技术,最初的军用飞机相当简陋,只能执行空中联络、传输信息、空中侦察和校正炮火弹着点等简单的任务。此时的航空兵可以看作是陆军/海军部队地面/海上力量向空中的延伸的“眼睛”,以便能更快、更早、更大范围地侦察敌人地面部队或海上舰队的动向。1911年10月22日,意大利的一架“布莱里奥”式单翼机从利比亚的黎波里市飞到阿齐齐亚,对土耳其军队进行侦察。这是世界上首次把飞机用于战争。
1914年9月3日,法军飞机在侦察中发现德军绕开巴黎西郊向东直插,德军右翼暴露。法军指挥部得到这一情报后,抓住战机,采取各种措施快速调集部队,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战役,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势头,一举扭转了战局。
此时的作战飞机尚没有专用的武器装备,机载武器相当地简陋,仅仅是飞行员随身携带的手枪和手榴弹等陆上轻武器。甚至运用飞机进行空中交战的概念也没有产生。最初交战双方的飞机在空中相遇时,飞行员们通常会如空中骑士般洒脱地朝对方挥挥手,友好地打个招呼后各自相安无事地飞开了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战事激烈程度的增加,不同阵线间的官兵的仇恨加深,交战双方的飞行员也一改昔日的“绅士范儿”,开始了空中飞机追逐、手枪互射或向敌方地面部队丢手榴弹等初始级的空战行动。个别国家飞行员将陆军用的地雷、炸弹直接或简单改装后带到了空中,用于对敌方阵地人员和装备等实施轰炸。
1914年8月25日,正在执行空中侦察巡逻的英国皇家飞行队的3架飞机,与一架德国侦察飞机相遇。虽然飞机没有装备武器,但是,英军一架飞机立即向德国飞机靠近并占据其正后方位置,另两架英军飞机则在德国飞机两侧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德国飞行员为摆脱被英军飞机“绑架”的局面,架机快速俯冲,企图与敌机脱离。但是,三架英军飞机死死“咬住”德国飞机紧追不舍。德国飞机无奈匆忙着陆,飞行员弃机逃走。英军飞机跟着着陆,英军飞行员在搜索追捕德国飞行员未果后,纵火将德机烧毁后重新架机起飞。此次英国皇军飞行队迫降德国飞机并将之焚毁,可称得上世界上最早的空战。不过,这一所谓最早的空战,有着较大的骑士格斗色彩,虽然英军飞行员取得了焚毁德国战机一架的战绩,但是,靠到地面纵火来焚毁一架被遗弃的战机,总让人有种“胜之不武”的感觉。
经历了从手枪互射到机枪攻击的尴尬
其后不久,法国一飞行员在执行空中侦察巡逻任务时,向相遇的德国飞行员伸出小手指以示侮辱,随后双方拔出手枪相互射击。虽然双方都没有伤到对方,但是,此举使法国人萌生了将机枪带上飞机打击敌机的念头,并很快付诸行动。他们在较大的双座飞机上安装了活动底座,配备了一挺由观察员操纵的机枪。自此,武装战斗机登上军事历史舞台,并很快显示出了无尽的威力。
1914年10月5日,世界第1次飞机与飞机之间的空中交火在法国和德国飞机之间发生了。这天,法军飞行员约瑟夫·弗朗茨和机械师兼观察员路易·凯诺驾驶配有机枪的双座武装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返回途中遭遇一架德军双座侦察机。弗朗茨当即驾机逼近正在侦察法军防线的德军飞机,凯诺操纵机枪成功将毫无还手之力的德军飞机击落。
确切地说,装备活动支架机枪的飞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因为装备这种机枪的飞机向敌机冲锋时,射界受机身头部螺旋桨的影响,射击时子弹往往会打坏自身飞机的螺旋桨,对敌机的毁伤效果并不好。
1915年初,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与飞设计师索尔尼埃对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的螺旋桨进行了改进设计:在木质螺旋桨叶片上可能被子弹击中的部位包上金属片,并在桨叶后方加装钢制的“楔形偏导块”,机枪射击时,击中叶片的子弹会被偏导块斜滑跳弹开。该设计不仅解决了既能让子弹顺利穿过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射向目标、又不损坏螺旋桨叶片这一难题,而且,使得飞行员的视线和机枪轴线能在一条直线上,实现了飞行员驾驶飞机和瞄准攻击敌机两不误。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另外配备机枪手,使飞机可携带更多的武器弹药或燃油。
1915年4月1日,法国罗兰·加罗斯驾驶自己参与设计的、装备了楔形偏导块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在随后的几天内,他驾机连续击落德机5架,成为世界上第1个“尖子飞行员”。
“残酷虐杀皇家飞机”的“福克灾难”
不幸的是,1915年4月18日,因机械故障,加罗斯和他的战机迫降在敌占区被俘。为德国工作的荷兰籍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获取了楔形偏导块装置,在此基础上,福克进一步完善了机载“机枪射击协调器”(又称射击断续器),该装置能令子弹的开火时机和螺旋桨的转动错开而不会打中螺旋桨,这使得机载机枪能被安装在接近瞄准器的发动机后方位置,极大地提升了子弹命中的准确度。随即,装备有机枪射击和螺旋桨协运转同步射击系统的福克E系列单翼战斗机问世,开始在空战中大出风头。
1915年5月23日,福克E型机为德国皇太子作了飞行表演。随后,福克E-Ⅰ和E-Ⅱ型机于6、7月间相继交付部队使用。各飞行中队自8月起又配备了1~2架福克E-Ⅲ型战机。当年9月1日,德国著名的王牌飞行员殷麦曼(共击落敌机15架)驾驶该型机首次击落一架偷袭杜埃机场的英国轰炸机,开创了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先例!随后,福克E-Ⅲ战斗机开始大量击落协约国的飞机,空战形势出现了向德国一边倒的戏剧性变化。英军于1916年1月惊呼:“如今,我们须用三架飞机为一架侦察机保驾护航,才能完成既定的作战任务。”英国皇家飞行员也自嘲地称自己为“福克飞机的饵食”。由于大批英机被击落,引发了空战史上所谓的“福克灾难”。英国下议院甚至发表了谴责德国福克飞机“正残酷虐杀皇家飞机”的决议。
德国为了不让协约国了解福克战斗机的机枪秘密,福克飞机被禁止靠近前线,只允许在德国战线之内游弋,而且只能对协约国的轰炸机和侦察机进行攻击。这种保守的战法,严重地制约了福克E型战斗机的作战运用,事后军事分析家认为,如果没有这个禁令,英国等协约国飞机的损失还要大。
促使战争空间由平面发展到立体
福克E等系列战斗机的问世,促进了歼击机、轰炸机、侦察机等不同机型的细分和发展,航空兵在组成上进一步丰富,出现了侦察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兵由最初不带武器的执行空中侦察巡逻任务,很快发展到运用机枪、炸弹攻击敌人浮空气球、飞艇和进行空中攻防。航空兵被广泛运用于空地协同作战,遂行侦察、炮火校正、空中掩护、轰炸,对地攻击等任务,使作战空间开始由平面扩展为立体,并缩小了前线与后方的界线。
据统计,参战国飞机总数初期有800多架。后期增加到1万架以上。飞机性能有较大提高,出现装有射击武器专门进行空战的歼击机和载弹量1000千克以上的重型轰炸机。在一些重大战役中,航空兵开始与步兵、炮兵、坦克兵协同作战,并由勤务性质的部队发展为重要的战斗兵种。1918年,英国航空兵首先脱离陆军建制,成为独立的空军。
1917年11月20日的康布雷战役中,英军派出了1000余架飞机参战。这些飞机以低空盘旋的噪音来掩盖坦克开进的隆隆声,以对地轰炸和机枪扫射来支援地面部队的行动,德军的炮兵阵地和指挥部受到严重的轰炸。11月30日,德军在10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实施反击,收复了失地,俘敌9000余人,缴获坦克100辆,火炮148门。这次战役是坦克、飞机、步兵、炮兵的首次协同作战,为协同战役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由战役重要作战力量到战役决定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8),航空技术、航空兵和空军组织有较大发展,飞机由木布结构发展为全金属结构,双翼发展为单翼,性能得到较大改进。继英国之后,加、意、法、德、西班牙等国先后建立独立的空军。空军联队、师、军甚至战役军团一级的空军集团军或航空队相继在一些国家建立。执行战略任务的远程轰炸机航空兵、运输航空兵也开始出现。如苏联于1929年前后大量组建了歼击、强击和轰炸航空兵旅;1939年前后组建了歼击机、强击机混编的或单一机种的航空兵师、团。
据统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部分国家在编的作战飞机数为:苏联近8000架,德国、日本、英国各约4000架,法国3000余架,美国1500余架。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苏日军队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的交战、日本侵华等战争中,均使用了航空兵或空军。
意大利的G·杜黑、英国的H·M·特伦查德和美国的W·米切尔等倡导建设强大的独立军队,提出以空中进攻赢得战争胜利的理论。但是,对于航空兵或空军的任务是以支援陆军、海军为主还是以轰炸敌后为主,作战指挥上是集中使用为主还是分散配属为主等问题,各国有不同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5),航空兵和空军迅速发展,其作战行动成为诸军种、兵种合同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战国生产的军用飞机总数达70余万架,建立了庞大的歼击、强击、战术轰炸、战略轰炸等航空兵,遂行支援陆军、海军作战,战略轰炸、防空作战等多种任务,航空兵成为实施机动和达成战役、战斗突然性的重要手段。
战争初期,德国空军配合陆军“闪击”波、法、苏等国取得成功。在随后的历次重大战役中,如英国本土防空作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诺曼底登陆战役等,空军都发挥了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英美对德长达5年的战略轰炸,投弹270万吨,有力地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持续3年多的“驼峰”空运(自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中国昆明),美机将军事物资运往中国抗日战场,开创了实施战略空运的先例。战争末期,美国首次使用飞机空投原子弹,轰炸日本。可以说,是航空兵将人类战争带入了“核威慑”时代。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开创了舰载航空兵运用的新时代。奋起反击的美国海军在战列舰等大型炮舰损失严重、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无奈以航母和舰载机迎战日本联合舰队,没想到此举将海战推向了以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为核心的新时代。航空母舰和海军舰载航空兵成为了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力量,海战样式由以巨舰大炮为主的舰队决战到以航母舰载机为主的争夺制海、制空权为主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局部战争中,航空兵迅速发展,成为立体作战的重要力量。随着航空科技的发展进步,满足各种需要、种类繁多的军用飞机如高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反潜巡逻机、预警机、空中加油飞机、武装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无人驾驶飞机等不断出现。航空导弹、航射鱼雷、制导航空炸弹等机载武器装备日益增多。目前,航空兵已经具备高速度,全天候、全空域、大纵深、超视距作战能力。上世纪末的科索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仅凭航空力量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78天的连续轰炸,在不动用地面力量的情况下,成功地制服了对手,实现了战略目的。此次航空力量革命性的独立运用,向世人展现了航空兵作战运用的强大威力和无限前景。
责任编辑:牛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