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2049:再次关注迪克的科幻小说

来源:科普时报

2018-01-29 18:45:36

前一部《银翼杀手》(1982)上映之初,票房惨淡恶评如潮,但20年后它的声誉却扶摇直上,成为科幻影片中的无上经典,在2004年英国《卫报》组织60位科学家评选的“历史上的十大优秀科幻影片”中,它竟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此次新片《银翼杀手2049》,就是接着《银翼杀手》中假想的2019年故事,讲30年之后的故事。

《银翼杀手》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编时从别处买了一个标题Blade Runner的使用权。按照字面意思,这个片名应该译成《刀锋行者》,现在常用的中译名《银翼杀手》据说来自台湾,显然不是确切的翻译。不过既已广为流行,也就约定俗成了。《银翼杀手2049》的上映当然又让迪克的小说重回公众视野。

其实,出了科幻的小圈子,迪克在中国公众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在科幻界,有人将迪克比作莎士比亚,比作金庸,但这样的比喻并不能准确反映迪克的成就和特点。如果仅从生平际遇来说,将迪克比作梵高倒还合适。

早产儿迪克出生在一个糟糕的美国家庭。出生三周,他的孪生妹妹就因电热毯烧伤而死于襁褓之中。他5岁时父母发生争执,其母拒绝随他父亲赴任,决定独自抚养迪克。迪克小学时经常逃课,成绩平庸,和写作有关的课程只能得最低的及格成绩C。他进过大学,念德语专业,但很快就辍学了。此后当过一个音乐节目的DJ,1952年他售出了第一篇小说,于是开始了全职写作——估计是被迫的,因为他找不到固定工作。1950年代他贫困潦倒,甚至缴纳不了因在图书馆借书逾期而产生的罚款。

1963年迪克因长篇小说《高堡奇人》得了雨果奖的最佳小说奖,这虽是科幻界的大奖,但科幻本身仍是相当边缘的,迪克的小说仍然只能在廉价出版社出版。1960年代迪克还因参与反越战活动而被联邦调查局监控。

迪克结过5次婚,全都以离婚收场。他终身贫病交加,酗酒、吸毒、欠债。科幻作家海因莱因爱其才,不时帮助他,有一次迪克欠缴税额颇大,束手无策,海因莱因帮他缴了税,让他感激涕零。

1982年,53岁的迪克在贫病中死去,他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将他葬在夭折的孪生妹妹一旁。遗憾的是,迪克明明已经熬到了时来运转的门口——这年第一部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上映了。据说迪克看到了影片的半成品,但没能看到影片的上映,更没有想到它会变成科幻电影中的无上经典。

迪克留下的小说,在他身后成为科幻电影界的宠儿,迄今至少已被改编成了13部影视作品,开列如下: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银翼杀手》(1982)

《全面回忆》→《宇宙威龙》(1990)

《第二代》→《异形终结》(1995)

《少数派报告》→《少数派报告》(2002)

《冒名顶替》→《冒名顶替》(2003)

《空头支票》→《记忆裂痕》(2003)

《黑暗扫描仪》→《黑暗扫描仪》(2006)

《金人》→《遇见未来》(2007)

《规划小组》→《命运规划局》(2010)

《全面回忆》→《全面回忆》(2012)

《高堡奇人》→《高堡奇人》(剧集,2015~)

迪克的短篇小说→《电子梦:菲利普·迪克的世界》(剧集,2017~)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银翼杀手2049》(2017)

总体而言,迪克的作品胜在思想性。他没有受完大学教育,他的知识背景杂学旁收,这倒成了他的优点。但平心而论,他的作品语言偏于枯涩,场景通常残破暗淡,不易产生阅读快感。他生前潦倒或许也与此有关。

2017年已经不是1982年了,人工智能如今正炙手可热,《银翼杀手2049》也不想重复当年《银翼杀手》上映时票房惨淡恶评如潮的遭遇,它似乎将主题更集中到了人类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斗争上。事实上,整个《银翼杀手》的故事,就是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问题是,既然会如此相爱相杀,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地研发人工智能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