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蝌蚪五线谱
2019-03-06 14:51:00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在检索某一事件的记忆时,采用的是与看到该事件时相反的方式。换句话说,大脑并不是通过事件的细节来构建过去的记忆,而是先形成总体性的“要点”,然后再检索更多的细节,使故事变得完整。
这一过程似乎与大脑在事件发生时的处理方式截然相反。该研究或许能让科学家更深入了解记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更好地评估与犯罪等事件有关的证言。
在研究中,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特定的图像,并要求他们将每个图像与一个特定单词关联起来。之后,研究人员给出单词,要求参与者尽可能详细地回忆图像。
在整个过程中,每位参与者的大脑活动都通过连接在头皮上的128个电极记录了下来。这些电极使科学家能以毫秒级的精度观察大脑模式的变化,并通过解码算法计算出不同时间点在大脑中形成的图像类型。
“记忆是一个重建过程,会受到个人知识和世界观的影响,”研究第一作者胡安·林德·多明哥(Juan Linde Domingo)说,“但是,记忆到底如何在大脑中逐步重建,目前尚不清楚。”
该研究的结果与大脑第一次遇到图像时的处理过程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我们最初看到一个复杂物体时,它的视觉细节——图案和颜色等——最先被我们感知。之后我们才会感知到更抽象和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了解所看到物体的性质,无论它是狗、吉他,还是杯子、花草。
研究结果还表明,大脑对概念的优先级高于细节,这进一步暗示了记忆可以随着每次检索的过程而改变。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反向过程是否为“天生”的,以及在更复杂的情况(涉及到不仅仅是图像)下是否有所不同。
该研究或许还能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提供参考。玛利亚·温博(Maria Wimber)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她补充道:“我们的研究显示,参与者会在听到提示词后很短时间内检索更高级别的抽象信息,在此之后他们才会检索具体的细节。”这项研究的完整结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责任编辑:冯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