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腊八,不止喝腊八粥这么简单

来源:人民日报

2022-12-30 19:04:37

民间一直流传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俗语,腊八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更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充满浓浓的年味。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和家人聚在一起,喝腊八粥,庆祝腊八节。


喝了这么多年的腊八粥,那么腊八节的“腊”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节日的由来如何;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节还有哪些美食打开方式?


“腊”字与祭祀有关


人们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作是腊月,其实这种叫法和季候没关系,它和祭祀有关。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


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中有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大意为“腊”本意为“猎”,因用打猎获取的禽兽祭祀先祖,故而转义为“祭祖”。腊又意为“接”,特指新年旧岁交替,此时举行祭祖活动。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做祭祀活动,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八节起源于佛教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传说在腊月初八,释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因此,腊八节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被称作“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粥只是冰山一角


腊八这天民间百姓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从清代开始,每年的腊八节,北京雍和宫还会举行盛大的腊八仪式。清人夏仁虎《腊八》一诗就是描述这一盛况的: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粥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制成,一些食材还可以用来表达美好的寓意,如桂圆代表“团圆”,核桃象征“和和美美”,百合意味着“万事和睦”等等。


喝着腊八粥,不少北方人还爱搭配着吃八蒜。腊八蒜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腊八蒜用醋腌制而成,成品色如翡翠,口味偏酸微辣。老北京吃腊八蒜还有“蒜”与“算”谐音的小故事。旧京时各家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从腊八日起查算,正如俗语“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所以腊八节也称“腊八算”。


俗语说“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过去在腊八这天,很多人一大早到河边砸冰背回家,成为“腊八冰”。谁第一个打上冰,谁就更有好运气。还有民间传说,到了腊八节就把冰从盆子里取出敲碎吃,据说吃了这天的冰,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当然这都是“据说”,现在还是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减少生冷以防生病。


除了这些,全国各地也有自己当地的独特美食风俗。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有一种名为“腊八豆腐”的民间风味特产,由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有“素火腿”之称。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


在陕西关中地区,还流行吃腊八面。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不产或少产大米,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前一天把面条擀好,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到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这种习俗至今依然沿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后人是根据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的传说,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


责任编辑:侯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