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状更青睐女性?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8-07-23 00:00:02



或许,抑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词汇。


心情低落、悲观负能量、对自己不满意、对他人更是各种挑剔、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这些症状都是抑郁的表现。不过,只有当这些症状比较多,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对个人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的时候,个体才可能被诊断成抑郁症。

  

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调查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临床观察表明就诊的女性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

  

虽然这一结论尚未找到性别差异的原因,但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其一,社会性别角色理论强调,长久以来女性在许多文化中处于不利地位,更可能体验到来自家庭和工作的慢性压力,而这些压力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生活失控,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其二,生物学易感理论认为,女性的抑郁常常和生殖周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比如孕期、产后、更年期,因此认为女性荷尔蒙可能与抑郁的性别差异有关。

  

当然,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析的是已经确诊的抑郁症患者。而抑郁并不是以一种病或非病的形式存在,它更是以一种连续体的形式存在。于是,有研究人员提出,普通人群中极有可能也存在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

  

沿着这样的思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和应用神经科学实验室副研究员王葵、研究员陈楚侨与其合作者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搜集了既往使用21题项的贝克抑郁量表(最高可能分数为63分)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文章,通过分析最后入组的84篇文章,发现总体而言女性在量表上的抑郁症状总分要比男性高1.159分。这种抑郁症状总分的性别差异不受论文发表地、社会经济地位、发表年限和贝克抑郁量表的版本的影响。而且与抑郁症患者中的情况类似,这种性别差异在青少年组中就出现了,且在大于55岁的老年组中没有发现任何性别差异减少的趋势。

  

如果进一步把被试分成年轻组(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和年长组(成年中期和老年期),研究者发现,年长组中抑郁症状性别差异的效应值要比年轻组中显著大。因此,这项研究的结果和社会性别角色理论的预测比较吻合。

  

此外,该研究还考察了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是否受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研究者使用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基尼系数作为地区社会经济因素的两个指标,发现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并不能调节这种差异。

  

针对此前有研究提出,个体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症状呈负相关这一观点,该研究还特意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否也存在于群体水平上。结果发现,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该地区的抑郁症状均值越低;地区基尼系数越高,则该地区的抑郁症状均值越高。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因素依然会对抑郁症状的程度发挥影响。(李羽壮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