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花“一枝独秀”到产业“百花齐放”

来源: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2-12-30 17:14:45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破以往棉花“一枝独秀”的局面,将全市农牧区分为玉米、番茄、优质高产棉花、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农区育肥基地四个片区,形成了适宜各乡镇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同时通过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产业融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产业区域化:“插花地”连成片


记者在乌苏市夹河子乡采访时看到,连片的菜地里都是绿油油的蔬菜,过去什么都种的“插花地”几乎见不着了。谈到原因,夹河子乡党委书记杨万金告诉记者,夹河子乡是市郊乡,在乌苏市实施的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中,这里被确定为绿色蔬菜产业区。


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形成种植业的区域化产业布局,是乌苏市发展新型农业的重要举措。


“乌苏市现有耕地近百万亩,由南部山区到北部平原,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差异很大。曾经,由于农民对市场判断能力有限,盲目跟风,各个区域没有形成适宜的主导优势产业,不仅种植业缺乏发展后劲,也使农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乌苏市副市长牛义强表示。


针对这一问题,乌苏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提出了“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托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针对各乡镇场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产业基础,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全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化产业布局——


以北部车排子镇等乡镇为主,形成优质棉花生产区,棉花播种面积占耕种面积90%以上。这一区域重点发展高新节水等先进的农业新技术,在棉花产量和品质上下功夫;同时鼓励西大沟镇等4个次宜棉区的乡镇退出棉花种植。今年全市棉花播种面积已由80多万亩调整为65万亩。


以西大沟镇等乡镇为主,形成玉米产业区,玉米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该区域的目标是依托乌苏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玉淀粉厂,重点加快玉米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在,这里已成为天山北坡最重要的玉米集中产地。


以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族乡、皇宫镇等乡镇为主,形成制酱番茄种植区,今年种植面积8万亩。为了错开采摘和供应期,种植上分为早中熟和晚熟两个区域。规模化种植还带动了当地制酱生产能力由两万多吨上升到6.5万吨。


以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等乡镇为主,形成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和农区育肥基地。蔬菜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8%。这一区域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提倡通过土地置换、租让、流转等方式,已形成7万亩蔬菜的种植规模,并打造了两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通过种植业产业化区域布局,乌苏市实现了优势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一批专业种植乡镇和特色产品村组脱颖而出,在全市形成了不同种植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生产标准化:每个示范区都有龙头企业带领


记者在乌苏市农村采访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农田中划分村民承包地的田埂子消失了,一块块上千亩的大条田种上了同一种庄稼,十分壮观。乌苏市通过租赁、转让、托管等形式整合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手中,让他们成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力。


眼下,夹河子乡奎河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番茄基地里,3000多亩番茄已进入成熟期。奎河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热依木·米吉提高兴地说:“村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以每亩地500元至600元的价格流转,进行土地整合。整合后去埂还田,统一种植高产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滴灌等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全面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较原来增加17‰,滴灌用水量较原来节约20%。现在,番茄亩产能达到2000斤以上,每亩至少增收1000元。”


杨万金告诉记者,夹河子乡深入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自2013年底被列入‘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项目县市后,乌苏市开始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乌苏市农业局局长陈金都介绍,在整建制推行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实施去埂还田和土地整合是重要抓手。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为推进农业标准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更有利于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模式的应用。


据陈金都介绍,为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两年来乌苏市共整合土地80余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33%,占农村集体土地的55%,全市已有14个村整村实现土地整合。土地经营逐渐向农场主、种植大户、合作社集中,为大马力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新成立土地整合合作社31家,都积极参与到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当中。


目前,乌苏市已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2个,建设面积达到23.3万亩,每个示范区都有企业或合作社带领。示范区带动完成土地整合55万亩,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40项,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区景区化:种庄稼变成“种风景”


垂钓庄园、农家乐、草莓采摘园、油桃采摘基地……如今走进乌苏市,人们既可以领略乡村民俗风光,又能体会绿色康养休闲,别有一番风味。


在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村田园综合体内,年逾八旬的韩松奎和老伴正在自家认领的小菜园里忙活着。老韩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整理刚刚摘下的蔬菜,一边和记者闲聊:“自打有了这一分地的小菜园,现在每天一大早,就从城里开着电动车到菜地来,又能锻炼身体,又能够吃上自家的新鲜蔬菜。”


近年来,乌苏市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进一步带动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黄沂珍是巴海村出了名的蔬菜种植大户。这两年,黄沂珍在蔬菜大棚附近开起了农家乐,用的都是自己种的蔬菜。起初有些顾客买菜回去吃,现在采摘已经成为农家乐的重要经营项目之一。


据了解,八十四户乡共拥有草莓基地100余亩,葡萄、苹果、蟠桃等果树100余亩,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5000余亩,为发展观光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八十四户乡副乡长何薇介绍,近年来,八十四户乡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开办农家乐、举办草莓采摘节等。今年,他们还投资400余万元在乡村安装路灯、拓宽道路、打造景观模型,进一步增加乡镇的观赏性。下一步,还将发起市民认领“小菜园”活动,为农户开辟一条致富新途径。

据了解,乌苏市近年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差异化布局,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打造休闲农业综合开发片区,构建采摘、垂钓、观光一体化休闲农业综合体系。通过对休闲农业进行立体开发,建成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草莓采摘基地、油桃采摘基地、QQ休闲农场等休闲农业创意体验基地6处,开发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3条。为了规范发展,乌苏市还出台了《农家乐服务质量规范》,依据质量规范推出建新农家乐、阿布都英葡萄园、希麦庄园、兄弟农庄等46家优质农家乐。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升级,在乌苏市,农民种庄稼变成了“种风景”,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的转型。

 

作者:高文、刘昊


责任编辑:侯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