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中的霉谷,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3-02-05 23:05:34

稻谷中出现霉谷,主要还在于稻谷存储期间的水分高以及稻谷中掺杂了一些有一定水分的泥块等因素造成的。总的来说,稻谷中出现霉谷,人为管理不当的因素比较大,天气情况是次要的。

 

1、稻谷的水分高。稻谷的存储,需要把稻谷的水分降低到14.5%左右的安全水分是才能够长期的安全储存。但是对于农民朋友常规的水稻储存方式来说,很难达到14.5%的安全水分。一般都在15-16%左右,也算是安全水分的区间。如果水分超过16%,在灌袋、攒堆储存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发烧、霉变的情况发生。

 

水稻的籽粒在收获之后,还是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呼吸作用,分解籽粒中的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热量。而且,籽粒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和水分呈正相关的趋势。所以,水稻的籽粒含水量越高,在储存期间的呼吸作用强度就越大、散发出来热量也越多,就会造成水稻籽粒的高温、霉变。而且,这种霉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籽粒脱壳之后呈现水黄粒的状态,一种是水分过大而生长霉菌造成的籽粒霉变。前者对水稻的品质影响较大,也会影响出售;而对于后者来说,水稻的价值已经没有了,作饲料都不合格,只能丢弃处理。

 

2、存储期间粮堆里掺杂了土块。水稻的收割较为繁忙,但是一些有经验的稻农在收割粮食的时候都会把收割机、拖拉机作业时掺杂在粮堆里的湿土块给剃出来,目的就在于避免存储期间粮食霉变的情况发生。我们都知道,水稻的籽粒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而掺杂在粮堆里的湿土块就是稻谷霉变所需的水分来源。有了水,呼吸作用强度增加,极容易在粮堆里的局部区域出现发烧、霉变的情况。而且,这种霉变还有一定的扩散能力,对粮食的安全储存风险极大。

 

3、人为管理不善。水稻收获之后不能及时的出售需要保存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人力或者机械的方式倒堆、降水。而且,这个过程是需要多次重复作业才能把水分降低到15-16%的水稻储存水分。如果粮食收获之后,不进行管理,也很容易出现内部高温、霉变的情况。尤其是出现一段时间的降水天气,更容易造成这类情况的发生。

 

所以,水稻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最好是准备好几个测量粮堆内部温度的温度计,及时的关注温度。还要经常性的进行倒堆、降水作业,降低水稻籽粒的水分。

 

责任编辑:侯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