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告诉我们,超级英雄可能比反派角色更暴力?

来源: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2019-07-08 00:00:00

广大影迷们期待已久的《复仇者联盟4》终于上映了!这场“终局之战”将是漫威宇宙“无限传奇”(The Infinity Saga)的终结篇,也将揭开漫威电影宇宙的新篇章。这部电影的关注度也可谓空前火爆,甚至于各大影院的预售票早早就被抢购一空。

  

《复联4》创下中国影史映前总预售新纪录,不知各位朋友们有没有抢(剁手)到梦寐以求的首映预售票呢?@电影票房BAR


作为电影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卖座的电影类型之一,超级英雄电影无疑为大家的业余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当看到身着高科技装备或帅气披风的英雄们各展其能,驾轻就熟地使用他们的超能力猛击黑势力,拯救弱小可怜又无助的世人时,观众们就会忍不住大呼过瘾,仿佛切身感受到从荧幕上传来的“正能量”。

  

  你感受到绿巨人的愤怒了吗?来源:《复仇者联盟1》

各种反派角色似乎总爱制造危机和搞破坏,有时让大家看得咬牙切齿,希望他们快点被英雄们打败然后从屏幕里消失。


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在制裁反派角色时,往往使用了比反派角色更多的暴力手段,而影视作品中大量的“以暴制暴”场面,还可能会对年轻观众们产生负面影响[1-3]。


超级英雄更暴力?


美国儿科会(AAP)2018年在全国会议与展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显示,我们眼中的“好英雄”们,可能比反派角色更暴力[2]。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5年和2016年上映的10部超级英雄电影。他们将主要角色分为主角(好人)和反派(坏人),并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来统计电影中所描述的具体行为和暴力类型。

  

  电影中的主角(右)和反派(左) 图片来源:item.btime.com

结果令人感到惊讶。电影中的主角平均每小时发生的暴力行为高达23次。而与之相对的是,反派角色平均每小时的暴力行为仅有18次。研究人员还发现,电影中男性角色的暴力行为几乎是女性角色的五倍(平均每小时34次),而女性角色平均每小时有7次暴力行为。


研究人员们按照常用暴力行为排序后发现,主角最常见的暴力行为是打斗(总共1021次),其次是使用致命武器(659次)、毁坏财产(199次)、谋杀(168次)和欺凌/恐吓/酷刑(144次)。


对反派来说,最常见的暴力行为是使用致命武器(总共604次)、打斗(599次)、欺凌/恐吓/酷刑(237次)、破坏财产(191次)和谋杀(93次)。因此,相比较于邪恶的反派势力,超级英雄们使用暴力的频率更高。并且男英雄相比较于女英雄而言通常“更暴力”。


  

相比较于反派,主角更频繁地使用暴力。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绘制


为什么我们更爱看英雄施暴?


电影中暴力元素的加入不但使得视觉音效场面更加恢弘壮大,而且暴力本身具有的野性和征服特质也能让我们体会到其中的力量感。


不过,同样是施暴,我们对超级英雄的认同度却远远超过反派角色,这又是为何?


这也许是因为超级英雄们使用暴力往往是为了拯救处在弱小无力的平凡群众,有正当的理由。而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也希望有这么一个“超级英雄”来帮助自己;或者是我们身边心爱的人需要我们充当“超级英雄”去保护和安慰他们。


这种从心底产生的拯救和被拯救的诉求,能够让我们对超级英雄主人公产生深刻的向往与认同感[4]。

  

  试问英雄救美谁不爱看?图片来源:marvel.com

儿童观看暴力影像需成人陪同引导


对于成年人来说,看电影更多是“看热闹”,不会太当真。但儿童在观看影视节目时,可能会将自己代入其中,把自己想象成崇拜角色的模样,从而影响到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2]。


  

儿童在观看超级英雄电影时,可能会将自己幻想为超级英雄。图片来源:JAREN WILKEY/BYU


当不具备完善心智心理的儿童和青少年频繁观看超级英雄通过暴力惩治罪犯的镜头后,很有可能会无法对暴力及其影响进行正确评价。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儿童甚至会开始模仿冒险和暴力行为,而这些行为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5]。


此外,不光是超级英雄电影,许多动画和漫画中也充斥着暴力和危险的场景,稍不注意就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2013年就报道过类似事件:3名儿童(均小于10岁)在玩耍时模仿起《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剧情,做起了“绑架烤羊”游戏。一名年龄最大的儿童把其他两名儿童绑在一棵树上,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点燃树下竹叶,导致二人被火烧伤,造成悲剧[6]。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为了帮助抵消荧屏暴力场景可能对孩子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儿童心理研究专家约翰·穆勒建议:儿童应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看含有类似场景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自己对电影的看法[1]。


通过共同观影和通过积极地与孩子讨论暴力带来的后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内在规范的价值观,从而降孩子产生暴力行为的潜在风险。


而如果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暴力电影,家长却没有及时加以正确疏导,就会给孩子留下一种“父母默认了该类暴力行为可以发生”的潜在印象。而此前的也研究表明,受到这类默许的孩子们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另外,各类含有暴力场景的媒体制作方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对于那些传播对象主要为未成年人群体的,除应遵守音像制品制作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之外,还应遵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健全完善的分级制度,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接受与其心智发展相对应的影像资料也是不错的方法。

  

  令灭霸都畏惧三分的绯红女巫。来源:《复仇者联盟3》

虽然电影主角们使用暴力的初衷是期望阻止更多暴力事件的发生,但更多相对温和的手段(如谈判商议、真情感化)对于制止一些反派来说也同样行之有效。例如漫威女英雄之一的绯红女巫,就曾经受到朋友和对手的思想感化(和适当的批评教育),改邪归正后收获了爱情和新的生活。


最后想说的是,不论在影视作品里还是现实世界中,“以暴制暴”大多都是英雄们手中最后的底牌,而绝非唯一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牛小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