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怎么过成了爸妈的样子?

来源:科普中国

2024-05-21 09:22:14

不少人都曾表示,吵架时说对方像父母,是一个很扎心的点。

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小时候,你考试考砸了,妈妈说:“你就跟你爹一样,没出息。”结婚后,你和老公吵架,他指着你说:“你就跟你妈一样,就会唠唠叨叨抱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害怕成为父母的样子。就像一个代代遗传的锁链,无论我们是否能接受父母的全部优点和缺点,成年以后都会发现,自己正在慢慢变成和父母相似的人。

我们努力说服自己相信:我不会像我父母一样,或懦弱或凶悍或自私或平庸……可一旦被指出“你和你糟糕的爸妈一样”,我们的内心还是会被深深地刺痛:原来我的人生不是父母人生的升级,而是重演。

婚姻后期,解决代际遗传是重点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但当婚姻进入某个阶段,我们身上总是会浮现出父母婚姻的影子。

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一种思维,有时是一个习惯。

我们把这种和上一辈类似的、难以避免的“婚姻遗传病”称为代际遗传。它就像一场慢性病:婚前难以察觉、婚后反复发作。

最近有个咨询案例,来访者陈女士有位强势的妈妈,从她小时候,妈妈就用各种方式狠狠地数落爸爸,而爸爸始终唯唯诺诺,在妈妈面前抬不起头。

后来她遇到了一个让她心动的男人,对方性格温柔善良,恋爱一年后俩人结婚。

没想到结婚以后,陈女士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指责挑剔丈夫,对丈夫精神打压,甚至大发雷霆。

一开始,她的丈夫总是很小心,尽量满足妻子的心愿。后来实在忍不下去了,丈夫干脆跟她大吵了一架,离家了。

陈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成了母亲的翻版,她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于是,她带着自责和愧疚来咨询。

陈女士内化了一个挑剔指责的母亲形象,虽然她很讨厌自己的母亲这样挑剔指责父亲,但她无形中也复制了母亲的做法,将挑剔指责指向丈夫。

我很敬佩陈女士的勇气,她渴望改变自己,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但现实中,相比解决问题,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逃避。

其实,无论父母是否和你同住,都是婚姻中甩不掉的影子,即使攒足力气想要改变命运,也很难不会重蹈覆辙。

因为我们更偏爱熟悉的生活,即使知道做法是错的,一旦心里感到不安,也会下意识的产生冲动。

当我们一生都在父母的阴影里打转,自己的婚姻生活一团糟,也极有可能影响后代的幸福。

婚姻到了后期,爱情早已不是重点,解决代际遗传才是重中之重。

代际遗传会在婚姻中放大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认为,我们在婚姻中昏暗、见不得人的想法,无法安放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主要来自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夫妻指责对方“跟你妈一模一样”,一方面是有毒家庭的后遗症,夫妻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继承了父母糟糕的一面,被对方指出真相,心里感到很不好受。

另一方面,源自个体无法直面问题,不愿意承认父母有糟糕的一面,或者不想接受自己的缺点,把问题投射给配偶,认为配偶才是像父母的那个人。这会导致三个结果:

1.一边指责伴侣的问题,一边极力为自己父母开脱

童年时,父母持有物质和爱的绝对主宰权,如果父母不允许我们表达不满,我们只能学会压抑。

成年后,进入婚姻关系中,我们把伴侣视为替代父母,那些童年时不曾发泄的愤怒,和伴侣争吵时就会表现出来。我们指责伴侣有问题,数落对方的家庭,其实是在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愤怒。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我们就会在争吵中捍卫自己的父母,保护自己的家庭文化。

实际上,比起数落配偶的父母,不断扩大婚姻矛盾,我们更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好好聊聊。

2.把自己对父母的厌恶情绪,投射到伴侣身上

有些孩子活得更加清醒,知道自己内心有个地方,藏着对父母的恨意,可她实在没办法忤逆父母。表面上,他们对父母体贴孝顺,有求必应。

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转移到了亲密关系里,我们会因为配偶的一点小错大发雷霆,只因为潜意识中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比如,童年时父亲总是加班,使你倍感孤独。某天伴侣加班晚回家,瞬间激发了你的愤怒,你数落对方“跟你爹一样自私”,实际上是在控诉自己的父亲。

3.不愿承认父母不完美,反而指责伴侣不完美

父母在儿童眼中是完美的,因为深知自己弱小,需要一个强大的他物来支持他。成年后,这份“迷信”延续到了婚姻关系里,他们需要伴侣表现得很完美,才能对这段关系保持信心。

一旦出现问题,就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对方父母。

“你和你妈一样虚荣”“你和你爹一样自大”,不完美的父母才能造就不完美的孩子。对自己父母盲目的爱,使他们宁可摧毁婚姻,也要维持“迷信”。

配偶认为我们继承了父母糟糕的一面,本质上是在贬低我们,以及我们身上代代相传的家庭文化,这是个体生命最初的痛。但父母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你成长过程中的独立人格和想法,比父母更加值得关注。

理解父母,让自己活得更幸福

那些来自父母的忽视、强势、压迫和辱骂,年幼时无数次折磨着我们,成年后,我们开始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这时,很多人会刻意和父母拉开距离,故意把自己的主见放在首位,以此来打造和父母不一样的人生。

比如,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会对父母百依百顺,如果父母忽视了他的需求,他会表现得格外叛逆,厌恶父母,否定父母的一切。但这本质上是一种反向认同,很容易让我们走上和父母相似的人生,并不是摆脱代际遗传的根本方法。

我们会在婚姻里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半取决于父母,另一半,取决于配偶的看法和我们自身的主见。

当我们对伴侣说“你跟你爹一样自私”,我们实际上想说“我希望你能为我做更多事,当你表现得很自私,我感到很受伤,因为我也有一个自私的父亲”。

当伴侣对我们说“你跟你妈一样虚荣”,我们应当理解,他只是说出了实话。意识到自己和父母相似并不是一种耻辱,反而是一种成长。

正因为和父母相似,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改变自己,才可以让生活更好;正因为继承了父母的缺点,我们才能明白,改变哪些地方,就可以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

我们恐惧自己正变得和父母相似,害怕自己的婚姻重蹈覆辙,但长远来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勇于改变这些问题,又何尝不是一条幸福的捷径?

责任编辑:李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