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
2024-08-19 15:58:26
近日,我国多项无人智能技术由媒体公开报道,包括无人机群的“自我修复”能力、允许单兵操控多台无人装备的增强现实交互系统等。放眼全球范围,人工智能技术在战场上的应用日益普及,逐步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那么新式智能武器装备和智能后勤保障系统有可能如何颠覆战场?智能作战方式又会呈现怎样的“面貌”呢?
我国无人机群演练前沿紧急补给
人工智能锋芒初露
想要了解智能装备,有必要先理解人工智能概念。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分支。科研人员研发技术及应用系统,重点用于模仿、延伸人的智能。充分实用后,人工智能被公认为最有可能改变未来世界、推动军事发展、革新战争形态的颠覆性技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渐进入军事领域,引领着战争的未来走向。当前,各军事强国普遍预见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认为未来的军备竞赛是智能化的竞赛,从而提前布局了一系列研究计划。美国更是发布了“第三次抵消战略”,力求在智能化领域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
比如,2019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在《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新兴的创新发展技术,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022年7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战略规划文件,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美军也在高强度演习、局部战争等场合中持续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作战运用。
随着信息栅格、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特征日益鲜明,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不远的未来,具备指挥高效化、打击精确化、操作自动化和行为智能化的武器装备将贡献出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
预计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升级后,以智能化无人作战平台、无人系统为发展重心的无人作战力量,将在诸多方面取代传统的有人作战模式,成为主导战争活动的重要角色。面对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充满危险的军事行动和繁重的作战任务,依托遥控操作或按照预编程序自主运作,无人平台能够携带杀伤性或威慑性武器开展作战或执法任务,进一步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减少伤亡、减轻压力。
着眼未来,随着智能无人作战平台大规模实用化,未来作战样式将进一步转型,谋求“高智能、零伤亡、无人化制胜”将成为重要趋势,智能无人作战将成为一种颠覆性的新型作战样式,主导未来战场。
升级装备完善后勤
智能武器装备是不需要人直接操作、自行完成特定任务的武器装备系统,更是能够自动寻找、识别、跟踪和摧毁目标的武器装备群。
一方面,相比传统武器装备,智能武器装备具有更出色的自主性和目标识别能力,能够自主地完成从目标搜索到杀伤的全过程,是人工智能武器的理想状态。如今,智能武器装备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太空、空中、海上、陆地等不同作战空间。
比如,美国战斧Block4巡航导弹能够实时完成损伤评估与重新瞄准,自主选择逼近和摧毁目标所需的时间。美军正在研发的LRASM远程反舰导弹有望在线感知威胁,及时改变航迹,识别目标及其关键部位,使打击效能最大化。这些都是导弹装备智能化的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交互式人机融合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化战争中深度运用的实践需求。随着智能化联合作战成为大势所趋,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等技术日益成熟,无人平台自主感知、决策、打击、评估能力逐步增强,人机融合将从平面走向立体,帮助作战人员“身临其境”般透视、研判和掌控战局,使有人/无人一体化作战成为现实。
充足、及时、完备的后勤保障是现代战争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随着战争形态演变,与智能化战争相适应的后勤保障方式必然随之调整。
我国官兵穿戴机械外骨骼,利用无人车运输补给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必将出现各种智能化机械,助力后勤保障升级:在自动导向车和智能用车中,应用专家系统可以辅助完善行动路线和运行方案;在物料存取过程中,应用专家系统指挥机器人进行入架和出架操作;多媒体技术和专家系统还可密切配合,帮助装勤保障机械人员高效培训、操作指导、远程现场监视、异地故障分析和诊断等。
人工智能后勤系统已经在一些国家军队中使用,辅助评估潜在的储备需求,确定最有效的交付方式。该系统还能够持续自动分析来自武器中各种传感器的技术参数,以便确定军事装备维修工作的范围。
例如,美国军方采购了自动化后勤处理服务系统,利用数据云存储和智能处理技术,将数据及时共享到运输设备等平台传感器上,还能制定军舰及编队的最佳后勤供应计划,并监督实施效果。
破除“迷雾”更主动
随着智能化作战装备和系统大量被投入战场,加之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指挥员容易陷入信息“茧房”,难以自拔。不过,在人工智能不断深化发展并嵌入战争进程后,对战场智慧感知的需求将大大提升,战场上的信息“迷雾”也有望被逐渐破除。
通过将各类侦察手段进行智能化组网,全方位、多维度“捕获”战场态势,最大化采集信息并构建数据库,进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析数据,融合式输出直观音画视频等,指挥员可以实时获取更加全面精确的战场态势。
在对各类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群,又可以帮助指挥员、参谋人员面向多任务进行智能决策、规划,实现自主控制,是未来智能化作战的焦点之一。
目前,美军正在进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控系统开发,力求从战术到战略层面实现集中规划,协调空中、太空、海上、陆地、网络和电磁空间内各种规模的军事行动,被称为“多域指挥控制”。
俄罗斯正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指挥控制系统,在航空航天部队和地面部队之间尝试应用了一套跨平台的控制系统,做到了融合目标指示、火力和电子压制手段的打击链路闭合,能够协调组织军种间合作,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日本防卫机构同样正在研制智能信息处理系统,还尝试提供分层化数据支持,也就是按照不同级别响应,高效恰当地向不同对象提供动态信息、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
与依赖人员遥控的所谓“无人作战”相比,智能无人作战将在自主/半自主的运动控制、任务规划、指挥决策、任务执行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
外军无人艇已大量投入战场
比如,未来智能无人作战体系的关键是“群体智能”,包含大规模智能集群弹药、战术级自主协同无人机群、联合战役分布式协同规划等不同规模和样式的集群。身处集群之中的智能作战单元之间需要共享数据信息,感知作战态势,协同任务规划,并通过集群优势迫使敌方防御体系陷入瘫痪,涉及技术包括基于群体智能的无人“蜂群”、无人“狼群”、无人“鱼群”等。
近年来,西方军队研究机构纷纷围绕无人机“蜂群”作战开展了关键技术试验,既包括轻小型廉价无人机大量编组,协同执行侦察、多样化打击、多频谱干扰等任务,又包括有人/无人装备密切配合的“忠诚僚机”等项目,都初步显现了“群体智能”的优势和生命力。
不过,从战争的本质内涵来看,人类仍然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和核心主角。无论智能化无人作战力量的作战潜力有多大,其仍需在人类的指挥、控制、监视下发挥作战功能,这样看来,人机一体仍将是智能化战争最重要的力量编成原则。(作者:陈哲一 王昭磊 图片来源:央视 把关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 江帆)
责任编辑: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