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科普中国
2024-09-03 09:32:38
奚伊,1978年出生,民革党员,博士,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市科协院士讲师团成员。主要从事能量转换及其感存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新教师基金项目、重庆市基础与前沿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授权14项,并担任多家杂志审稿,曾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WILEY 2022年度杰出开放科学作者、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等奖项。
又是一年毕业季。7月的重庆大学,不仅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气息,更洋溢着学子们毕业的不舍情绪。记者见到奚伊教授时,她正在学院内处理毕业生的相关事宜。
“很高兴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为了各自的理想奔赴远方。”奚伊感慨道,育人与科研一样,都需要老师用心去发掘,用心去打磨,让每一个人都人尽其才,让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有效服务社会。正如能量转换一样,让每焦耳能量都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
奚伊(坐者)指导学生进行纳米发电机实验。(受访者供图)
不断认识自我 探索从事自己喜欢的领域
“我在高考之前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专业研究方向也没太在意。但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渐渐意识到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朝着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奚伊说,当年本科并不是学习物理专业。
在大学期间,奚伊利用课余时间接触了大量课外知识,她发现自己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能量转换领域的相关知识。
“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很迷茫也很辛苦,但当我了解自己之后,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种喜悦甚至使我之后的学习与工作都饱含热情。”奚伊谈及那段探索自我的时光,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2010年,奚伊获重庆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从事能量的收集、转换与存储方面的研究工作。
她说,物理看似高深,但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比如物理学中的能量转换,是人们生活无法脱离的一个领域。能量转换可以让人们重复利用能量或者使不同的能量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让有限的能量发挥无限的作用。
奚伊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能量转换的目标也在不断提高,从简单利用到高效率利用。比如,利用我们生活中一些“顺手”的行为将无用的能量转换为可用的能量,将转换好的可利用能量高效率地储存,以及让能量转换的过程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东西。
钟情能量转换 滴滴汗水换来丰硕成果
目前,奚伊所在的团队正在进行纳米发电机的开发。她介绍,纳米发电机最初是基于氧化锌纳米线在纳米范围内将环境中存在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发电器件之一。
在奚伊的实验室,她指着角落的一块不起眼的器件告诉记者:“这种器件可以将我们说话时声音振动的能量等转换成电能,所产生的电信号也可用于传感等方面。”
这正是奚伊研究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她介绍,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应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能量角度来说可以作为能量转换器件,比如它可以将我们平时说话时声音振动的能量等转换成电能;从传感角度来说可以作为传感器,比如当我们在探测机械信号时,可以用获取的电信号来反推机械源信号,此时可以得到一个不需供电就可以工作的传感器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self-power传感器,即自驱动传感器。
如果将摩擦纳米发电器件的结构设计扩大,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小的方面讲,它可以收集人体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脉搏跳动产生的能量、说话的声波振动产生的能量等,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收集环境中的风能、雨滴能以及波浪能等,实现能量的转换及传感。
奚伊对于纳米发电机的研究颇具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所在的重庆大学课题研究组在全球排名靠前,引起了广泛关注。
发展绿色可持续能量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国家发展战略。
近年来,奚伊积极进行环境中的机械能收集和转换研究工作。以摩擦起电与静电感应耦合为基础,探究摩擦起电机电物理机理及其机电转换效率。以摩擦起电出发,探究器件的摩擦层介质界面的机电转化物理机理;以提升器件的性能为目的,将机电转换的摩擦起电与静电感应进行耦合,实现环境中的机械能如水波能、风能、声波能和人体运动能等高效转化成电能,并对器件的结构设计、介质层材料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能量的管理展开了研究,相关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牢记教育使命 引导学生打好学习做人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奚伊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她一直承担本科生重点基础课程的主讲,担任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本科生2019级钱三强英才班班主任,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本科生SRTP等项目,同时也承担研究生基础课程的主讲,均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奚伊已培养完成毕业的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3名。在她的指导下,多位学生获评优秀研究生,获得重庆市物理竞赛一等奖及三等奖共计12人次,获得川渝论文奖5人次,获得新东方奖学金1人次。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老师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潜能。”奚伊说,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自己对于教学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入。
她介绍,教学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与学相辅相成,不可割裂。教师起到的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作为导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为他们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科基础固然重要,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自我学习、团队配合等能力才是个人成长中更重要的素质。
在对新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奚伊经常让他们的师兄师姐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奚伊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力,而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并且能让别人理解透彻,进行高效率的沟通,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此外,奚伊作为重庆市科协院士讲师团成员、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和沙坪坝区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积极承担科普工作,多次到高新区树人思贤小学、江北区玉带山小学进行科普讲座。她说:“小朋友的潜力是无限的,当我们给小朋友的心中播下一颗探索科学的种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浇灌、滋养那颗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将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