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再立新功

来源:吉林日报

2021-06-28 16:43:29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吉林省科协)是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共吉林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长春分会和吉林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11月两会合并成立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现有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40个,市(州)科协10个(含长白山开发区科协),县(市、区)科协60个,高校科协29个,拥有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主体的各级各类会员30多万人。

 图片 3.png

2017年6月24日,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长春隆重开幕。(资料图片)

 图片 4.png

2017年,我省承办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兴田到中油吉林石化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资料图片)

图片 5.png

2019年5月23日,第二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0年)入选者证书颁发仪式。 (资料图片)

图片 6.png

2020年9月,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专家到珲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资料图片)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科协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把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动科协事业创新发展。过去五年,是塑形铸魂强“三性”的五年,是凝心聚力铸平台的五年,是改革创新谋发展的五年,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牢牢把稳政治之舵,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对标对表强化理论武装。各级科协组织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任务,学深悟透、入脑见行。邀请科技界党的十九大代表和省委宣讲团成员宣讲解读党的创新理论,组建科学家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开展“牢记初心使命、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实践活动,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讲好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生动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宣传高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集中学习宣传黄大年、南仁东先进事迹,开展科学家精神巡展、主题报告会、优秀宣传作品线上展示等活动,建设吉林省科协会史展,宣传了一批“吉林最美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深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忠诚队伍。认真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把党的工作贯穿于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开展“省科协机关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以组织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促进学会健康发展;以清正廉洁科协建设为目标,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生态。落实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经常性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创新学习方法,走入科研单位和基层调研学习,不断提高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能力。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扎实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突出吉林味、红色味、科技味,着力为科技工作者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营造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的浓厚氛围,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目标。

 

深化科协改革汲取动力活力。落实省委部署,坚持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扎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职责,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强化“一体两翼”组织体系,突出组织赋能,通过培育40家示范学会、30家特色学会,带动省级学会实现能力提升;发挥市州科协的联动枢纽作用,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吸纳123名“三长”进入科协,基层组织力逐步增强。实施全系统干部职工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提升工程,推动科协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担当作为,提高能力素质,凝心聚力加油干。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壮大学术、科普、智库主业,蓄势谋远,持续发力。省科协69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

 

牢牢聚焦“四服务”职责,不断推动科协工作导向明确、系统集成、效能提升

 

以更实举措服务科技工作者。着力推动科技工作者发挥专长、参政议政。五年来,累计推荐20余位科技领军人才担任省政协委员、进入省政府高端智库。大力举荐科技英才,推荐20余人入选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等。服务人才成长,实施“吉林省青年科技领英计划”,66人和2个团队获得吉林省青年科技奖、92人入选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开展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选。健全院士专家看望制度,举办院士专家学术休假疗养,为院士做公益体检。成立省科协法律服务团,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以更优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探索上下联动、会企联通、资源共享等创新驱动发展新机制。五年来,省科协和所属省级学会承办100余项全国性高端交流活动,以“创新驱动全面振兴”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122位两院院士亲临我省,43项会、展、赛、服活动,达成引进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承接一批转化成果目标。通过支持300余项学术交流活动,学科领域广泛交叉、产学研深度融合交流的阵地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精准发力,“科创中国”建设高位推进,珲春市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学会服务站,开展“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累计邀请院士专家332人次服务我省企业490家。举办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更全覆盖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全省域科普网络基本形成。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构建科普传播新媒体矩阵,在全国率先实现“科普中国”三网融合,覆盖全省;我省实名注册科普信息员60.7万人,按辖区人口占比位居全国第一位。持续开展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活动;省科技馆和流动科技馆直接服务公众年均120万人次;青少年科技节、科技馆馆校合作等品牌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认定省级科普工作示范基地,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基层科普能力显著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迈上新台阶。

 

以更强支撑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立足“小中心、大外围”思路谋划决策咨询工作,五年来,面向系统内外建设科技创新智库基地20家,具有科协特色的智库体系初步形成。累计组织开展决策咨询研究250项,《关于推进吉林省汽车产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科技助推我省粮食总产量迈上800亿斤新台阶的建议》《关于我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的报告》等20多项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有关建议被纳入我省“十四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一项调研报告获得中国科协“2019年十佳调研报告”。

 

紧紧围绕大局,主动作为,贡献科协力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开展千名农技专家助力行动、科技之冬、科普大集、学会专家行等活动,开展项目包保、技术包保、科技培训、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送科学入农户、送技术进田间、送医疗到村头,惠及群众300万人次;持续深化定点扶贫工作,累计向洮南市车力乡创业村投入资金500万元,因村、因户制宜,精准施策,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2019年,该村退出贫困村。2020年,启动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百余位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活动10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2万余人次。2021年,专家服务团总团长李玉院士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先后3次向全省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组织动员全省科协系统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动,集中打出抗“疫”组合拳。组织专家撰写疫情防控紧急建议,快速报送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为保障人民健康用研发实力勇挑重担,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各级科协和学会党员下沉基层一线参与社会面防控,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全系统迅速持续投入应急科普宣传,累计编创科普产品1000余种,传播防疫科普资源近1亿条。科普中国融媒体传播平台及时上线最新防疫知识和动态,疫情严峻时期日均收视达百万余次;原创疫情防控知识绘本、系列科普音频节目,得到广泛传播。编印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指南,引导835家企业入驻中国科协科技创新融通平台。开展“省科协大讲堂——知农云课堂”农业生产线上培训,直接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以创作歌曲、编印画册等形式,弘扬、记录抗“疫”英雄的大爱精神和难忘时刻,科协上下同全省人民一道谱写了伟大抗“疫”篇章。

 图片 7.png

李玉,男,194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全国脱贫攻坚楷模、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率领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坚持走农科教、产学研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木耳科技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把‘小木耳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图片 8.png

张然,女,1977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吉林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吉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这为数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是科技大厦最重要的地基,要彻底破解‘卡脖子’问题,就必须从基础研究入手。我将努力把报国之情转化为创造之力,积极投身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自主发展的基础研究中去。”

 图片 9.png

丁建勋,男,198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项目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入选第二批吉林省科技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将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药物递送、免疫调控和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为推动医疗技术进步和保障人民健康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源:《吉林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