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省科协“十大”材料组
2021-06-29 17:10:03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吉林省科协事业发展实际,制定吉林省科协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阐明未来五年吉林省科协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形势、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科协事业创新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
一、加快发展突破步伐,开创新发展阶段科协组织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吉林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的关键五年,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突破、开辟新局的关键五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科协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党和国家科技创新工作大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圆满完成了吉林省科协“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主责,以完善服务强化引领,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科技工作者之家”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坚持服务大局、融合创新,引领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学术活动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成功承办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学术交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资源平台创新协同作用有效发挥,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新成效;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力以赴、慎终如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应急科普,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精准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科普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实现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5.97%提高到2020年的9.81%;科技群团特色的柔性智库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推出一批前瞻性、有影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研究成果,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取得新成效,科协组织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年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奋勇前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度协同发展,为加快科协事业发展突破步伐、开创新发展阶段科协组织新局面、在加快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吉林振兴发展正处于发挥独特优势、提升在全局中战略地位的关键阶段,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激发创造活力、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关键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阶段,吉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赋予了科技工作者及科协组织重大使命和光荣责任。
科协组织的政策机遇、新发展格局的融入机遇、科技文化治理的参与机遇,与组织体系网络化优势、人才基础专业化优势、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精准产出优势叠加联动,利好因素持续汇聚。同时,省科协组织一体化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分工与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系统性、基础性工作还不扎实,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尚不能有效满足党和政府、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的需求,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在新发展阶段,科协组织必须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立足职责定位,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肩负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断取得突破。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肩负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改革创新、合作发展为动力,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以政治引领、公共服务、组织赋能为着力点,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服务吉林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建功立业。
“十四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汇聚自主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发展依靠科技工作者,发展成果由科技工作者共享,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增强科技工作者创新自信,建设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之家、价值之家、发展之家、赋能之家。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科协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研究、培养创新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氛围,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遵循科技群团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向基层延伸,统筹继承创新与开拓创新的关系,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省科协系统工作一盘棋,更好发挥“一体两翼”各方面作用,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能力显著增强。
——科协组织桥梁纽带功能聚合新动力。思想政治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科技界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工作者创新自信进一步增强、创新激情进一步迸发。
——助力科技经济融合实现新提升。探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产学研协同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者服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服务乡村振兴展现新成效。形成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供需渠道进一步畅通,各方面资源得以有效汇聚,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发挥更大作用。
——科技创新文化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营造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态,到2025年实现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支撑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基础进一步增强。
——服务科学决策工作再上新台阶。科协特色柔性科技智库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参与科技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一体两翼”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学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科协组织服务手臂进一步接长、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自觉承担起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建立完善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能量、绽放科技工作者价值的机制,增强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1. 全面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进科协党校建设,系统面向科技领军人才、科技群团干部开展党课、培训、研讨等教育活动,加强与中国科协党校的共建共享,丰富理论学习内容,打造学习品牌,不断扩大党校服务覆盖。适时开展科技界主题实践活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等主题活动,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支持和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讲好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生动故事。以党建促发展,探索党建引领和促进学会、基层科协组织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推动知名科学家、学会理事长、组织负责人讲党课常态化,评选科协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推动全省科协系统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 支持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治理。支持和组织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全省科技战略、规划、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支持科技社团参与重大科技政策意见咨询,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价工作。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创新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机制,建立科技工作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响应的快速反馈路径,准确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维护科技安全、利用高新技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作用。
3. 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服好务。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优化科协系统表彰奖励、人才举荐奖项,提升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做好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推荐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省候选人推选,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探索创新。开展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加强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服务力度,通过院士专家学术休假、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省科协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等,关心他们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科技工作者权利和权益,主动协调和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服务保障。
4. 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投身吉林振兴发展。坚持将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与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相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针对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把握科协组织学术、科普、智库等资源禀赋,赋能学术交流、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载体平台,探索有效工作方式,把党的政治主张和要求创造性地转化为科技工作者建设科技强国的自觉行动,引领科技工作者在服务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贡献力量。
三、助力科技经济融合,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搭建产学研融合桥梁,组织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5. 提升学术交流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着眼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创新学术交流载体形式,实现精准供给,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重点围绕光电子、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推动学科交叉联合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紧扣“卡脖子”技术领域,开展高层次研讨和沙龙,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领域核心技术难题。针对提升成果转化、产业孵化能力,开展产学研用融合系列论坛,助力破解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难题。围绕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开展学术分享和交流,促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支持省级学会及科技组织、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对外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凝聚科学共同体发展共识。
6. 推动科技创新协同载体平台建设。借助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创新融通平台资源,申报创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以区域产业需求牵引科技供给,以前瞻性、突破性科技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建平台、解难题、促转化、助创业,形成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发挥科协组织柔性联结优势,探索建立省科协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促进平台,打造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的“双创”生态,着重加快农业、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领域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支持省级学会组建跨界、跨学科、跨领域专业科技服务团,引导高校科协开展校企机制化合作,推动市级科协成立科技经济融合联盟、中小企业联合体等,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柔性组织,形成和推广科协组织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7. 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以“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为依托,组织千名院士专家为地方党委政府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项目和人才对接、创新方法培训等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立企业科协创新联合体,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服务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创新技能培训,培养基层一线产业人才。
8. 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活动。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展览、成果交易等“双创”活动,开展前沿成果、科技信息、科学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等,展示最新创新创业成果,推介优秀创业团队,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延展服务链条,带动创新资源有序下沉,推动“双创”向农村延伸,有机融入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四、服务乡村振兴,构筑现代农业强大科技支撑
按照“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总要求,围绕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进乡村“五大振兴”重点任务展现作为,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9.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完善专家服务团职能和工作机制,面向农业农村一线开展建言献策、产业发展、科学普及、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五大助力服务,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精准分解科技需求,提升供给适配性,分层分类提供高效服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基层农技协发展,推广“科技小院”服务模式,重点打造10个示范点,引导农民高产高效生产。
10.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培育行动,进一步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统筹培养和稳定发展,重点面向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等乡村人才,依托科协专家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将涉农科技知识传播覆盖至村和社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每年培训1万人次。
11.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学文明促进行动,建立完善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建设、科普示范等相结合的统筹推进机制,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反对迷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12.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行动,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包保脱贫村脱贫攻坚成果,突出特色产业帮扶和人才培养,助力完善全产业链,推动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五、优化创新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弘扬科学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13.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院所、进企业,科学家精神巡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等活动,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科学家精神、讲述科学家故事,激励科技工作者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伟大事业中去。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大力宣传科学道德、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和学术规范,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14. 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制定我省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和绩效考核,强化政策、经费、人才等保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公民科学素质基础。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做强科普活动品牌,优化形成价值引领、多元供给的科普服务产品体系,满足全社会高质量科普需求。秉承“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宗旨,加强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动员,建设完善省科协科普传播新媒体矩阵,做好科普资源生产汇聚和精准推送,推动建立吉林省科学传播联盟,推出1至2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科学传播平台、人物,提高科普工作的黏合度和影响力。建立完善科普应急反应机制,正向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关切。
15. 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加强实体科技馆建设,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拓展科技馆的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聚共享平台功能。推动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好贯穿于科技教育全过程,开展校内外融合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大讲堂等活动品质,出版小学科技实践课程指导丛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馆校共建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推动建立科学文化场馆联盟机制,促进馆际展教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科普工作示范基地等社会科普资源面向青少年开放,拓展青少年体验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渠道。
16. 夯实科普工作基础。探索支持省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普工作的新机制新路径,组织动员知名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结合重大科技事件、最新科研成果、社会热点等开展科普活动,加强学术资源向科普应用转化工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培育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加强科普工作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和监督指导,提升质量、扩大数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科普创作、传播、服务等领域专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引导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社会责任,巩固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科普事业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六、深化柔性联结优势,提升服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建设完善专业性、区域性科协特色柔性科技智库网络,强化战略发展谋划和汇智能力,着力重大战略决策咨询,让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智慧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17. 完善科协特色柔性智库建设。强化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建设,建立动态管理工作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发挥其在重大选题、专家队伍建设、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探索成立省科协实体智库研究机构,组建科技智库联合体,与国内、省内一流科研机构、高校、科技组织、科技智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战略协作,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集体智慧。
18. 加强重大决策咨询研究。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从国家和我省战略目标和科技治理发展重大问题中选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推出优质决策咨询成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
19. 拓展高质量成果产出和及时有效交流转化渠道。搭建科技战略思想平台,举办“吉林省科技智库论坛”等活动,邀请知名科技战略专家围绕热点科技议题讨论交流,提出促进科技创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挑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精心做好高端学术会议的成果凝练,打造会议成果产出品牌。充分利用联系服务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工作和活动契机,邀请院士专家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现代化治理服务。
七、持续深化改革,巩固壮大发展根基
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推动科协组织优势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化。
20. 发挥“一体两翼”作用。健全完善纵横协同的系统联动机制,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有效发挥省级学会、市县科协“两翼”的主观能动作用,汇聚改革合力,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立足全局加强工作任务顶层设计,以载体建设为抓手,谋划实施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助推发展效果好的工作项目,努力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平台一体化建设、工作一体化推进,确保工作成效最大化。
21. 增强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强化供需对接,扩大对科技工作者的联系面和服务面,坚持“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集中,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建立了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实现对创新主体、基层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应联尽联,全面提升联系服务和组织动员能力。在党政所需、人才所愿、科协所能的领域充分展现作为,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为国服务价值,做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
22. 提升学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学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内容载入学会章程,指导完善理事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三层级党组织建设,强化理事会党组织政治功能,把关换届选举、前置审议重大事项,逐步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依章程自治相统一。加强学会分类指导,提升学会服务能力,促进学科、行业、领域交叉融合,支持省级学会和地方科协加强联系和业务合作,织密和拓展服务网络。优化学会内部治理,扩大理事会中基层一线和中青年人员比例,推行秘书长全职化履职和专职化聘任,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实体化办事机构。
23. 夯实组织基础。发挥市级科协枢纽作用,形成以市级科协为中心,以市级学会、县级科协、基层组织为结点的紧密的区域组织网络,推动人才、资源、信息、活动等在网络内组织间共享联动。强化科技志愿服务,发挥基层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机构负责人,模范人物、致富能手、创业带头人等优秀人才作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阵地建设提供支撑,扩大全域科普覆盖面,带动基层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科协等基层组织,增强科协组织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和到达率。
八、强化实施保障,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制度保障,激发各级科协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和创造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规划实施取得实效。
24.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提高各级科协组织负责人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25. 激发科协系统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两翼”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凝聚科协系统推动规划实施的共识和力量。省级学会要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特点,研究制定实施本规划的具体举措,有序推动新发展阶段学会创新发展。各级科协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本规划与相关区域、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争取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规划计划,统筹协调落实。
26.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条件保障,做好规划实施与预算的衔接匹配,推动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推动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对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与分工,相应纳入有关部门、单位、组织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开展总结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工作绩效、干部评价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