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都是霾,为什么还要这样分?

来源:本站

2024-03-13 15:03:21

随着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小伙伴们对霾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但也有一些关于霾天气的预报术语让小伙伴们看不透其中“玄机”。今天,让我们走进有关霾天气预报术语的世界,以解公众之惑。
霾天气过程分间歇性霾天气和持续性霾天气两种。可是横竖都是霾,为什么还要这样分?

间歇性霾:其实,跟夏季常见的“间歇性降雨”类似,都指有利于出现霾的天气过程不连续,在某天出现间断。比如,预报中出现“未来 5 天有间歇性霾”,表示其中一两天有弱冷空气或降雨出现,使霾扩散或清除。而持续性霾天气通常在三天以上。

大家应该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有较严重霾天气出现时,早晚能见度较差,中午能见度较好,这是因为大气稳定度存在日变化,霾的严重程度也存在日变化。不过,这种日变化通常难以影响霾的持续性。而在轻度霾的情况下,这种日变化可能会使霾早上出现、下午消失。




气象台的霾预警级别由黄色升级为橙色,可有时大气能见度依然不错,是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相信预报预警?

大气能见度:按照观测者与目标物所在高度不同, 可以分为水平能见度、斜视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三类。通常,人们更关注在雾-霾出现时水平能见度的影响。



霾和雾常常相伴相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人们对天气的感觉常常会有出入。空气质量通过仪器监测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公众对天气的感觉是相对抽象的,主要通过“脸色”来判断雾-霾的轻重。但是,很惭愧,“脸色”也不一定准确。


霾预警的发布,除了要看“脸色”,还要参照PM2.5浓度和相对湿度。也就是说,“脸色”较好的时候,未必就不会有霾天气。


比如,被大家所常提起的“轻度霾”,能见度这项指标可能是3千米,也可能是5千米。其他的指标也要考虑在内,如相对湿度是否小于80%,PM2.5浓度是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250微克/立方米。 



另外,最能造成雾-霾笼罩的是相对湿度。如果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小于80%,没有雾、只有霾,情况看起来就较好。霾颗粒的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所以肉眼几乎是不可见的。如果空气潮湿,相对湿度大于90%,就很可能形成雾滴;相对湿度在80%~90%,可能是雾霾混合体。


虽然向远处看是灰蒙蒙的,但人们抬头能够看到蓝天,是否意味着所处的位置没有霾?


边界层:非也。这种情况下,恐怕你也难逃霾的“魔掌”。雾-霾发生时,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边界层之内,抬头仰望天空,你能否看到蓝天取决于霾层的厚度。你能看到蓝天,说明霾的厚度比较薄,但你所处环境的PM2.5浓度一样很高。向远处看,宽厚的污染层则会使视线大大受阻,看到的是灰蒙蒙的一片。通常霾的高度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但霾的“厚”“薄”与PM2.5浓度是两码事。


在秋冬季晴天,地面辐射降温强,上层温度相对较暖,易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层,这种逆温现象是重污染发生的气象诱因。逆温层像“锅盖”把下层冷空气压住,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导致污染物不断积聚。所以站在高处会感受到“上层空气清新、下层混浊”。



另外,近年来,污染物厚度有增加趋势。通常,这个厚度至少有350米。甚至有时候污染物会跑到离地面更高的城市上空,厚度达1公里。

气象部门会通过气象铁塔、探空气球和激光雷达等观测边界层的变化。


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 中国气象报社、天津气象科普

平台内容包括原创、编辑整理和转载。
我们尊重原创:1.所有转载内容均标明来源,如尽力查找仍未能发现出处则标明“转自网络”。如有疏漏欢迎原作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2.任何作品标明“谢绝转载”,我们尊重并不予转载;3.对于恶意及虚假举报,我们保留申诉、举报、法律起诉以及媒体曝光权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