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发展和作品欣赏

来源:本站

2021-12-06 13:41:28

1、最早的瓷器都是青瓷 中国最早的瓷器都是青瓷,见图《南朝覆莲小罐》,现存南朝覆莲小罐,体积虽小,但造型简朴优美,盖面及器身均浮雕有覆莲莲瓣,盖有荷叶梗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体施青釉,泛黄,开细片纹,釉色晶莹明澈。釉是指陶瓷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玻璃质薄层,用一些矿物材料和化工原料组成,磨成釉浆,涂在陶瓷表面,经一定温度烧制而成,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或不透明,光滑或粗糙。有的还在釉上或下上色彩,称为是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是指在釉上彩绘,然后再入窑烧,具有装饰简单的特点,但光亮度教差,长久使用容易变色。釉下彩是先彩绘,然后在上面施釉,象我们现代的青漆,透出底色,釉色晶莹明澈,由于有釉的保护,所以不易磨损,但色彩不如釉上彩丰富多彩。 


图片 4.png


2、隋唐时期:白瓷、青瓷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瓷器工艺有了新的发展。隋代出现了白瓷,见《白瓷龙柄双腹瓶》造型奇特,洁白光亮。唐代以越窑(浙江绍兴余姚一带)的青瓷最为著名。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就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浑厚滋润,有"如冰似玉"之誉。现存的青釉风首壶便是唐代初期青瓷的精品。整个壶的造型与装饰华贵而又庄重,釉色美丽。 


图片 3.png


 3、繁荣在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中国古代瓷器的繁荣在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这些名窑对中国制瓷工艺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地处河南省的钧窑,采用厂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烧成了著名的紫红色釉瓷器。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实非言词所能表达,历代都被看作珍品。其中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如现存的《钧窑瓷盘》,是优美的天青色,制作时,由于在天青色的釉下加氧化铜,高温起化学变化,铜还原为红色斑纹,和天青色形成鲜明对比,显得艳丽漂亮。 地处浙江省的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器,其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如现存的《龙泉窑青瓷香炉》色彩柔和,像玉一样,1921年,日本人茧JIAN山从北京琉璃瓶厂买了一件宋代龙泉窑的香炉,兴奋异常,遂把他在东京开设的古玩字号"会仙堂"改名为"龙泉堂"。1923年,东京大地震,地动山摇,茧山置万贯家财而不顾,只身抱着龙泉香炉跑出震区,真是视瓷如命。 地处福建省的建窑以烧黑瓷著名。黑瓷似乎除黑而外难以创造特色,但宋代的匠师却烧出了像兔毫般的结晶釉。见《建窑星点乌金釉茶碗》,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表面,在高温的釉层里流动,形成条纹和星点。 地处浙汀省的哥窑的青瓷器,器身满布断纹(专业术语称作"开片"或"纹片"),以此作为釉面装饰,本来"开片"乃是上艺上处理不当,致使胎釉膨胀系数过大而出现的一种裂纹,是一种缺陷。而哥窑的匠师们却通过工艺的调整,有意识地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作为瓷器装饰的一种特殊手段,有意追求一种缺陷美。见《哥窑贯耳炉》,巧妙的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我们现代所说的龟裂纹就是这种纹饰。这是宋代制瓷工艺对我国陶瓷美学的一大贡献。 


图片 2.png


4、元、明两代: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斗彩和五彩 元、明两代,中国瓷器工艺又有重大突破。一是始于元代的青花瓷器。这种瓷器是先在瓷胎上用般化钴料绘纹饰,再卜无色透明釉,经烧成后,釉色变青,纹饰清澈明丽,幽雅宁静,永不退色,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一种瓷器,是我国著名瓷都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重要成就。现存的元代《青花鸳鸯莲纹盘》突出地体现了青花瓷的这种艺术特色,画面静中有动,体现高度水平。其次,元代景德镇窑还发明了釉里红瓷器,这是一种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称作"釉下彩"。由于釉里红的铜红不易控制,烧制难度大,因而能达到纯正红色的釉里红瓷器很少,故属名贵瓷器。现存元代《青花釉里红镂塑盖罐》是传世釉里红瓷器中的精晶。它色泽鲜明,纹饰丰富。在釉里红瓷器的基础上,明代烧成了斗彩和五彩等瓷器。斗彩瓷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 


图片 1.pn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