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固然让人欣喜,但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景却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许多的麻烦,结冰的路面甚至会有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为了尽快融化堆积在路面、桥梁上的积雪,撒盐似乎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融雪用的都是工业用盐,而不是平时炒菜用的食用盐。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指的是由海水,盐田,盐井和盐矿中加工提取得到的食用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工业用盐中“盐”的定义更接近于化学课本中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工业用盐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所以绝对不能食用,我国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当然,工业用盐和食盐同样可以用于融雪。之所以选择工业用盐,是因为它“价格便宜量又足”。由于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因此也被称为“氯盐”。氯盐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在零度下,如,氯化钠溶于水后冰点在-10℃,氯化钙在-20℃左右,醋酸类可达-30℃左右。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此外,融雪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等的状态,冰便融化了。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释了盐水不易结冰的道理。简单地说,就是融雪剂降低了雪的熔点,使其更容易融化。氯盐虽然便于融雪、除雪,价格也便宜。但这样融化后的雪或冰变成液体,就流入下水设施、农田等,有一定的危害。 使用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开春后其盐类残留物全部堆积在农田和绿化带里,农作物和树木怕盐,将会造成绿化植物大量死亡,甚至是毁灭性的。即使重新补植,也要全部换土才行,农田就更在劫难逃,其损失不言而喻。由于北方土地一般含盐,因此北方植物本身就能抗盐、抗碱,即使这样也难承受融雪剂带来的危害,更何况南方喜酸土壤植物,根本承受不了盐碱带来的危害。盐类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样也存在危害,盐类物质与沥青会产生化学反应,将大大折减沥青材料与砂石料的握裹能力,造成沥青表面脱落,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进而大面积路面破损。盐类遇水以后,会发生盐涨现象,又会造成道路路基破坏,直接造成道路寿终正寝,这将给后期道路维护大大加大难度。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同样如此,道理很简单,城市道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边不会选用造价高昂的抗盐水泥。此外,盐类物质进入地下以后,势必会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食用被融雪剂污染的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由于工业盐没有使用标准,工业盐多含有亚硝酸盐,人饮用后会出现慢性中毒,如果量大可以致人死亡。因此,“氯盐”融雪剂的负面损害不可小视。由于融雪剂有害,现在包括”冰城“哈尔滨在内的很多城市开始禁用融雪剂,最大限度减少融雪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但是,从融雪效能、速度、方便快捷到成本效益的比较可以看出,氯盐类融雪剂仍然是难以取代的。可以借鉴先进的环保做法:机械铲雪后,在道路上撒炭渣、粗砂、树枝渣等物质来防滑,也利用这些渣类物质的深色来吸收太阳的热量,以增加地面温度来融雪。使用后的炭渣和树枝渣可以放人道路边的绿地中,没有污染。对实在需要撒融雪剂的路面,要先用铲雪车扫掉地面上的大部分积雪,然后撒少量融雪剂来防止道路上结冰。并且充分利用地表热、太阳辐射热和汽车驾驶中自身释放的热量来帮助道路融雪。为防止融雪后的盐水渗入地下或污染地表水,英国采取了“汇集盐水“的方法,在城市路桥旁,铺设专用管道,收集融雪后的盐水,最终引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用。有朝一日,廉价无害的新型环保融雪剂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那或许就是”氯盐类“融雪剂退出融雪舞台的时候了。来源:化学经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尊重原创:1.所有转载内容均标明来源,如尽力查找仍未能发现出处则标明“转自网络”。如有疏漏欢迎原作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2.任何作品标明“谢绝转载”,我们尊重并不予转载;3.对于恶意及虚假举报,我们保留申诉、举报、法律起诉以及媒体曝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