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吉林 | “读书与科研是互相促进的”——唐敖庆

来源:本站

2020-08-17 12:47:07

3_3lLDPUW2cu6TZwicwicNSVKqdacj3g.jpg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吉林科普微窗推出探索吉林特别栏目《院士在吉林》,为您讲述曾在吉林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故事,展现两院院士与这片白山黑水的深厚情缘。本期为您介绍唐敖庆院士。



4_UsPXNABSUwwJwSrxw3sq5BYbBlGYGw.jpg


唐敖庆(1915-2008)

江苏宜兴人,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物理化学家。


唐敖庆专长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有关分子内旋转、高分子化学反应统计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及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等研究成果,均受到国家奖励。其中,与其研究集体关于“配位场理论”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与其研究集体合作出版《配位场理论(方法、英文版)》等8部学术专著。


曾经担任吉林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际量子化学杂志》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主编等职务;曾经是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十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代主席(第二届 1983.10-1986.10)。

  

1952年,唐敖庆调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授,举家迁到了吉林。尽管来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艰苦的环境后,唐敖庆还是吃了一惊:化学系只有几间很小的办公室,三十几名教职工挤在一起办公,人数甚至不及北大一个教研室。像样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品更是无从说起。化学系的第一届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几十个人围着一个简易实验台,加热用的酒精灯是拿废旧墨水瓶制作的⋯⋯

 

但是唐敖庆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人一定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业绩。他满怀热情,投身到教学第一线。,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被奇妙的化学世界深深吸引。最令同学们惊讶的是,唐敖庆讲课时就靠一张嘴、几根粉笔,从不带任何讲义和讲稿,只是列个简单的提纲,所有讲课内容都记在大脑里。为了练就这一身强记博闻的本领,唐敖庆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早年求学时,因为每天都在昏暗的油灯下挑灯夜读,眼睛高度近视,即使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字,只有把书放在离眼睛几厘米的位置才能勉强看清楚。为了守护自己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不过多地使用眼睛,唐敖庆就通过加强记忆力,提高上课效率,把教授们的讲授内容、要点,包括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化学符号和公式一一贮存在大脑里,课后将其迅速记在本子上。在不懈努力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惊人的记忆本领就是这样在逆境中练就的。


6_o6oXhic3GBwB6WvtcKe8lRSQqN7WnA.jpg

数十年如一日,唐敖庆默默坚守在科研工作第一线,及时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新动向,开拓新课题,为赶超国际学术先进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的卓越成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挚友:”以唐敖庆教授的勇气、才智和勤奋,如果停留在一个固定的领域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将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果、更高的荣誉。但他总是想到祖国的需要,放弃个人扩大成果、著书立说的时机,把主要精力用于观察和把握国际学术发展的新动向。凡是他发现国内理论化学在某一领域落后于国际的发展,便带领一批人冲上前沿;当在一个领域完成铺路工作,他又立即转入一个新的领域,让后来人在这个领域扩大成果。 ”

 

自1956年起,唐敖庆任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副校长,1978年任校长,直至1986年卸任,他一直躬身耕耘在吉林这片土地上,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培养了十余位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众多知名学者。


7_HmmdsNWDoPTP8giagwUOyt9Dn38UIQ.jpg

8_J4MakyYtiaFLGySIFj31HwGStJot9Q.jpg

9_qc3ajyDdRObIib9zAvhVfOb4piafvw.jpg

2009年7月13日,在唐敖庆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唐敖庆院士的辉煌业绩,以他德厚流光、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一生教育后人,吉林大学在中心校区唐敖庆楼前举办唐敖庆院士塑像暨唐敖庆楼揭幕仪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