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最前沿 | 为什么要扫“健康码”和“行程码”?扫一个不行吗?

来源:本站

2022-02-23 16:38:15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频繁扫码,有什么意义?为啥要坚持扫“双码”?节后上班要注意哪些细节?


图源网络


频繁扫码


低风险并不等于零风险,常态化也不等于正常化。目前,国内一些城市还有散发疫情,加之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省目前虽为低风险地区,但防内部疫情反弹、防市外疫情输入的压力依然很大。


作为防止疫情传播的“重要利器”,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扫码可借助大数据记录个人的行动轨迹资料,一旦发生疫情,能提供准确的流调信息,大幅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智能化水平,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健康


通过“健康码”的不同颜色,可以快速识别出一个人是不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感染患者。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直接锁定并找到一些可能被感染的人群,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健康码”实施动态管理,信息不断动态更新。也就是说,当疫情防控的风险发生变化时,根据赋码的规则,及时调整人员的风险状态和“健康码”的颜色。每个人的健康信息是动态变化的,不论红码、黄码还是绿码,密切接触者抑或次密接,信息从发现到确定再反馈至大数据局系统更正红黄码,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可能前一小时,该市民还是绿码,一个小时后,后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风险便将其更新成黄码了。”“健康码”可将市民在某个时间段某封闭空间的数据采集传输到系统数据库,一旦该场所有人被确诊,那么这个人的“健康码”行动轨迹就会被导出来,而所有跟他有过时空交集的人也会被大数据分析出来,“健康码”就会随之变色。


图源网络


坚持扫“双码”


不少小伙伴觉得健康码和行程码扫一个就行了,为啥要坚持“扫双码“?


“健康码”就像市民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数字化凭证。“健康码”的颜色,反映着疫情期间本人当前的健康状态,是否有感染风险。


“行程码”可一键查询近14天内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直观了解市民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区所在城市,是否属于风险人群。辅助证明个人行程轨迹,进而有效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图源网络


简单来说,‘健康码’是用来反映市民疫情期间的健康状况,而‘行程码’是用来证明市民在一定期限内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推广运用“健康码”和“行程码”,是精细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信息化手段,也是在常态化防控中提高流调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主动配合扫验“双码”,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健康,也是在支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常态化防疫


公司、单位等工作场所不同于家里,接触人员多,人员密度大,如果通风不良,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考勤打卡处、电梯按钮、楼梯扶手、卫生间门把手等公共部位人员接触频繁,暴露风险大。小伙伴们务必要做好防护!


图源网络


1、工作环境要做好清洁、消毒


返岗后,要经常对公司、单位等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最好的方法是开门开窗,一次不小于半个小时,也可以利用新风系统、中央空调、分体式空调等进行通风,中央空调要把新风开到最大,回风关闭;对电梯、卫生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要加强清洁和注意消毒,对公共区域、办公区域也要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建议员工上班可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做好清洁工作。主要包括保持办公小环境清洁——桌面、电话、鼠标经常擦拭消毒,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垃圾等。


如果办公室人多且人员复杂时,尽量佩戴口罩。办公推荐通过视频或线上开会,减少面对面的交流,确有必要开会,要分散就座,全程佩戴口罩,控制时长,会议前后做好消毒工作。


图源网络


2、做好个人卫生


除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整洁外,广大上班族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行为,如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


培养科学的用餐习惯:公共就餐要分散就座,尽量不要聚餐,少说快吃。上下班要做好出行防护,咳嗽、打喷嚏要遮掩口鼻,不揉眼。


推荐采用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等方式上下班。如果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及公共部位,避免与咳嗽、打喷嚏的乘客接触。在下车到单位后,建议用流动的肥皂水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做好手部卫生。下班到家后,及时更换外套,洗手消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