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 犁与耧 Vol.5 犁的改进-吉林省科协云服务平台 -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来源:本站
2022-06-09 11:02:14
明清时期,宋元时期的制作耕犁工艺和使用方法大都延续下来,没有太大的变化。明清以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传统的农具完全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尽管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并不表现在农具上,但在民间,仍然有人致力于耕犁的改进或发明,也出现了一些改进型的农具。早期耕犁耕地的深度只有几寸,民间有“老三寸”之说。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深耕的大犁,使耕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马首农言》称:“犁之浅深有法………特用深犁者,地力不齐也。”《知本提纲》记载:“且其土有用一犁一牛者,有用一犁二牛者,有用三牛四牛者,有用二犁一牛者;有浅耕数寸者,有深耕尺余者、有甚深至二尺者。”并指出:“用犁大小,因土之刚柔。刚土宜大,柔土宜小。”还有专用于开荒的“坚重大犁,或二牛,或三牛以开之”。至清代晚期,耕犁的结构由于采用铁制犁辕而发生变化。如江苏地区使用的犁,犁辕均为铁制曲辕,省去了支撑犁辕的犁箭。犁梢中部挖一长形孔槽,用木楔来固定犁辕和调节深浅,因而使犁身结构简化而不影响耕地的功效,是一种改进。至今仍被农民所沿用。明清时期,在牛体与犁体连接方法上也有较大改进。从原来的在辕首上横置圆环和在耕盘上竖挂向上弯曲的套钩,改为竖置圆环,横置S形套钩,使牛套左右有更大的摆动度,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和灵活。
短曲辕在南北各地农村仍然被使用,短曲辕较直辕短小,犁体大大减轻,非常轻便和灵巧。
| 上图为三十多年前江南地区(上海、江苏等地)广泛使用的耕犁的构造图,其中千斤板即为犁箭,也是承受牵引作用的主要部件,其上部与犁辕结合处为活动配合,犁辕上开有榫眼呈梯形状的孔,千斤板上端贯穿犁辕,并在固定犁辕位置处钻有一高一低两孔,用木销销住,以固定犁辕调节后的位置。
对于木制犁辕的制作,由于无法自由加工弯势,因此选材非常重要。制作犁的老木匠常说:“一半选材,一半制作。”木制犁辕制作,一般选用苦楝树、野榆树、樟树、槐树等材料,如没有这些树种,也可用乌绒树、水曲柳树等。一般选取犁辕的材料多利用树的主干部分与叉枝形成的弯势,叫作“利用叉枝,借用主干”。必要时还要对一些合适的树木人工加压,使其弯曲生长,经一两年后可得固定的形状。因此犁辕的材料用普通的木材是不行的。即使用大木料锯割成所需要的弯势也不行,这种人工锯割成的弯势,经不起牛拉,用时会发生断裂,所以必须到自然生长的树木中寻找。作为犁辕的材料不仅要有上下的弯势,而且要有左右的弯势,这样制作出来的犁,在耕田时土块才会向上翻起,不会堵塞在犁辕和犁壁之间,翻土比较容易。
| 2006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其中展出了传统曲犁辕,为贵州丛江县小黄村原使用的木辕曲辕犁。上两图是笔者从两个不同方向拍摄的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犁辕不仅有上下的弯势,而且也有左右的弯势。
近代传统曲辕犁的一项重要改进是采用了铁制曲犁辕。铁制曲辕犁出现于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得到了推广。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乡村流行的曲辕犁,因犁辕材料不同,有铁辕犁和木辕犁两大类型。铁制犁辕为部分制铁业较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无锡、上海等地)所采用,木制犁辕也相当流行。两种犁混用的地方也不少。
采用铁制犁辕,不仅增加了犁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自由加工弯势,也改进了犁的性能。它省去了支撑犁辕的犁箭,使犁身结构简化。其犁梢中部挖一长形孔槽,在犁梢与犁辕嵌合部分用木楔来固定和调节。木楔在一定范围上下移动,可降低或升高犁辕的位置,以调节犁鑱入土的深浅,从而控制作业的深度。
中国传统犁现在仍然具有生命力,在云、贵、川、藏等不少地方,牛耕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南方山区层层的冷水梯田和北方山区层层的旱地梯田,都因是地块小、坡度大、拖拉机难以到达的地方,使用传统犁耕作还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