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本站
2022-04-25 20:12:55
好久没更新专栏,虽然完结了,但不妨碍再写一篇。
今天要说的是创作中的情绪变化,当然,我们创作时是完全跟“情绪”不沾边的,因为但凡是到了借调情绪创作的阶段,无一不是大家高手,非但要全面了解技法,更要精熟技法,即便专心书道,也得小二十年铺垫才能偶有为之。
至于爱好者口中所谓之“情绪”,多数是与技法无关的。在喜怒哀乐中写字,与在字中表现喜怒哀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在书法作品中以技法表现情绪,于古人是一定境界后自然而成的事,流传千古的神品三帖算此中精品,当然还有一些书家正处于时代变革或者性情变革的节点,情绪于压抑中爆发,写出了与日常性情不相符的作品,都算情绪之作。
之所以要讲到这点,并非告诉大家如何用情绪创作,这实在不是简单事,如只是单一情绪下创作,高亢或舒缓,这是容易表现的,但少了一股“控制”,高度上也就矮了一大截。情绪要有起承转合,类似于音乐,没有压抑的铺垫,始终保持亢奋,算不上太高级的表现技巧。能收能放,有铺垫有高潮,而且是从纸面上看得出来,这才是书法“形而上”在追求的东西。
神品三帖,《兰亭》《祭侄稿》《寒食帖》是有层次表现的。当然也有一些表现单一情绪,没有层次变化的,如《二赞二诗》。
之所以用赵子昂举例,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他的行楷笔法、章法较为熟悉。这幅作品明显不太规矩,无论是单字还是章法,与平时所书风格有明显区别。
赵孟比较正规的手卷作品,如赤壁赋、秋声赋、洛神赋等等,章法结字都较为规矩,即便日常书写时的手札,相对放纵中也有一股静态。
但看一看《二赞二诗》的细节。
此帖用笔明显有一股“油态”,赵孟通常用笔习惯中,多用“折”法,但此帖用笔“转”法颇多,说明书写时相对自然放松。毕竟“转”比“折”要少一个动作,也要灵变些,这是本专栏以及读帖专栏中都讲过的。
油滑,说明用笔节奏快,心情不错。观帖尾:饮酒一杯,醉意横生,戏书此卷。
这就是单纯的表现情绪,没有太过明显的层次变化。此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比较开心的状态所写,所以自始至终的用笔都是比较灵便,书写节奏也是始终快捷。
相信这样一个例子,都应该明白“情绪”对创作的影响。二赞二诗用笔有股油态,但并不油滑,这个度很难把控,也得益于赵孟的基础扎实,所以爱好者想通过喝酒的方式创作出好作品,几乎不可能。因为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喝酒也能创作出好作品。
继续说情绪的“层次”
神品三帖,之所以说这三本帖有层次,有对情绪的控制,绝不是胡吹。三帖表现的情绪虽然不同,但层次表现是相通的。
举个例子,章法来说,三帖有一个特点,开头两三行都是较为平静的书写。当然,指的的是相对平静,也就是:很快乐,但没嗨起来。很悲愤,但没怒起来。很凄凉,但没哀起来。
所以前两三行即便有些情绪,在整篇之中也算平静的,压抑的。
这也不难看出来,三帖前两三行明显与之后不同。
两三行之后的几行,情绪开始稍微转变,字形章法没放飞,但是用笔已经多了一些变化,比如相对前两行更轻灵,更连贯,更多粗细变化。
这其实就是一个过渡期。
我们写字,或者高手写字,虽然能做到随手就写,但“预热”一定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先写起来,感觉才会更好,只不过每个人“热”起来的点不一样。
再看此篇中段,从中段开始,三帖的章法风格渐有差异,但情绪层次差不多,都是“打开了”。
结尾,三帖放的更开,兰亭章法开始加重,与之前差异明显,笔误也开始变多,说明写的时候脑子跟不上手了,或者几乎不用脑子了。祭侄稿则是在节奏上更为草化,字形变化比之前更为天然随性。寒食帖在中段爆发后,结尾两三行节奏下来了,但字形变化依旧没规矩,感觉上像有意压制,但压制不住。
这是从一个粗浅的角度看情绪的层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