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吉林 |"治学要持之以恒,下苦功夫,对待问题要有追根问底的勇气"——俞建章

来源:本站

2020-05-30 00:04:28

 

clip_image002.jpg


为庆祝202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弘扬科学家精神。吉林科普微窗推出探索吉林特别栏目《院士在吉林》,为您讲述曾在吉林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故事,展现两院院士与这片白山黑水的深厚情缘。本期为您介绍俞建章院士。

clip_image004.jpg

俞建章(1898—1980)

安徽省和县人,地层古生物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6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地质科主任,东北地质学院教授、地勘系主任兼地史古生物教研室主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0103日病逝于长春市。

 


俞建章不仅是中国珊瑚化石专家,也是鹦鹉螺类化石研究的奠基人,对晚古生代地层及四射珊瑚化石研究建树尤多。他提出中国下石炭统珊瑚的四个化石带,奠定了中国早石炭世生物地层学之基础。建立了中珊瑚目,为从古生代四射珊瑚到中生代六射珊瑚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在中国最早研究了异珊瑚化石,主撰的《石炭二叠纪珊瑚》是总结性经典。 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

 

1951年冬,国家急需培养大批地质人才,配合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俞建章在老师李四光的推荐下,与喻德渊等人来到长春筹建成立地质院校。来到长春后,他担任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教授兼地质科主任,1952年成立东北地质学院,任教授、地质勘查系主任。他作为教学组织和领导人之一,与学校领导一起抓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设备等多项工作。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他经常去听中青年教师讲课。他边听课边把要提的意见记在手册上,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切磋教学经验。同时,他还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建院初期,虽然任课教师人数少,人员非常紧张,但经他派出进修的仅地古教研室的中青年教师就有十多人。有一次,俞建章从农村回校工作不久,一个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古生物学的英语名词发音问题,求教于他。正忙于异珊瑚类科学研究的他欣然允诺。熬了几个晚上,亲自为八页稿纸的192个单词注明音标,送到这位教师的手中。

 

他在担任学院科学研究部主任和副院长之职期间,总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而且备课没有一点儿马虎。 为了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他亲自审查实验内容,亲自指导学生做实验。他指导研究生一丝不苟,逐句逐字为学生修改论文,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反复斟酌。

 

俞建章常把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类比,他十分欣赏宋代诗人姜白石的格言: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正是这样,他在自己研究领域内有所创新,而对自己研究所得又从不止步, 不仅奠定了中国东北地区地质学基础,同时也为东北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俞建章已年过半百,但仍带领勘查队和年轻人一道,翻山越岭,披星戴月在白山黑水间进行野外勘查工作。在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时,他冒险收藏了一些重要的科研资料与文献。1972年,他调回学院,不顾年事已高,身患疾病,坚持完成了下放前的科研课题,发现了异珊瑚类,填补了我国这个门类的研究空白。

 

他经常对学生说:冶学要持之以恒,下苦功夫,对待问题要有追根问底的勇气。"现在一些早期毕业的研究生,还保存着他修改四遍的论文底稿,这些都成为俞建章严谨求实治学精神的见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