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吉林 | “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吴式枢

来源:本站

2021-11-29 10:55:45

 

clip_image002.jpg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吉林科普微窗推出探索吉林特别栏目《院士在吉林》,为您讲述曾在吉林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故事,展现两院院士与这片白山黑水的深厚情缘。本期为您介绍吴式枢院士。


clip_image004.jpg


吴式枢1923—2009

江西省宜黄县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物理学家。

 

吴式枢先生1944年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留学美国,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研究生院,195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吉林大学物理系副主任、主任、名誉系主任。第五至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吴式枢先生是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创始人之一,并亲手创建了理论物理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呕心沥血,为吉林大学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对原子核理论,特别是核多体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硕果累累。他最早将壳模型理论用于处理μ介子和光核效应,取得了被学术界同行称为吴模型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227日于长春逝世。

  

1952年,吴式枢来到长春,全身心投入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建设中。随后他又创建了理论物理专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呕心沥血,为吉林大学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物理系刚刚组建的时候,全系只有24名教师,能讲基础课的只有6位,吴式枢经常同时讲两三门课。他不仅对基础概念和规律分析深刻,理论推导也十分严密。更令师生们叹服的是这位年纪轻轻的教授上课时从来不带讲稿,再繁杂的公式推导都能一步不差地写出来,足见他功底深厚。

 

当时量子力学是一个十分冷僻的学科,由于该学科兴起时间较短,但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所以吴式枢大胆开设了量子力学课程。说他大胆,是因为这门阐释微观世界运动规律的学科极其抽象,国际上许多知名院校都没有开设该课程,学界称之为天下最难讲的课之一。吴式枢敏锐地看到这门学科未来的发展空间,开设了量子力学课,并亲自向学生讲授该课程。这门概念叠加、逻辑缜密的课程在他口中深入浅出,理论知识信手拈来,灵活简洁的授课风格成为当时吉大校园一景,许多外系学生也慕名来旁听他的课,一睹他潇洒的学者风范。

 

20世纪60年代,他应用格林函数方法导出了高阶无归位相近似<HRPA>久期方程,并进行了费曼图解分析,同时提出推广的组态混合法,详细给出了求解实践问题的途径。他的独特理论使国际学术界许多阻碍物理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该成果的发表经国外科学家实际测算获得一致认同。

 

clip_image007.jpg

1970年,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吴氏计算法,该方法系统阐述了格林函数的非线性积分方程理论,指出并论证了非线性积分方程在格林函数中的应用及其物理含义。1981年,世界核物理讲习班在北京隆重举行,他被邀请向各国专家介绍吴氏计算法。该理论一经面世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震动,它标志着物理学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氏非线性积分方程理论的发表,令全世界对中国物理学发展刮目相看,吴式枢也因此跻身于物理学大师的行列。

 

clip_image008.jpg

 

1978年,中国科学院指定他为<<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编写者之一。该规划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科技成果的有机衔接提供了可靠的计划保障。他还先后三次在长春组织了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学者前来参加的关于核多体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

 

 

在课题研究之外,吴式枢将全部心血都洒在三尺讲台。虽然拿过很多的课题奖金和特殊津贴,但他没有一分钱的积蓄。除了家庭必需的支出,他将余下的部分都资助给了需要帮助的学生。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辛勤耕耘,春风化雨正是吴式枢一生最好的写照。国家教委也授予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匾额,以表彰他为祖国教育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