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吉林 | “只要能服务于人民,就不枉于人生”——黄葆同

来源:本站

2021-12-06 11:04:28

 

clip_image002.jpg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吉林科普微窗推出探索吉林特别栏目《院士在吉林》,为您讲述曾在吉林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故事,展现两院院士与这片白山黑水的深厚情缘。本期为您介绍黄葆同院士。


clip_image004.jpg

黄葆同(1921-2005

上海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

 

200596日在长春逝世。

 

黄葆同治学严谨,理论基础扎实,为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从事生漆结构和酶氧化机理的研究,开展了碳氢化合物自动氧化、乙烯基类单体低温聚合、耐高温有机玻璃等的研究。在乙丙橡胶催化聚合方面,发展了新催化体系,在乙丙多相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性能方面,特别是关于热塑橡胶,三嵌段、两嵌段共聚物,大分子单体接枝共聚物等的研究获得较好成果。著有《络合催化聚合合成橡胶》。曾获中科院发明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clip_image006.jpg

1947年,不再对旧政府抱有幻想,但心中科技之火不熄的黄葆同,辗转来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农工学院,在那里读有机化学。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打工。

 

195010月,获得有机化学学位后,他又辗转到纽约布鲁克伦理工学院深造,辅修高分子化学,并获化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天,在美国国家科技学会推荐下,他来到普林斯顿大学塑料研究室工作。从此,他在异国他乡开始了科技探索之旅。虽然能在普利斯顿大学工作是个殊荣,而且学校也给予他极其优厚的待遇。但是黄葆同时刻关注着祖国的科技动向。可没有想到的是,回国之路竟是特别的艰难。在焦虑中日夜期待着回国的黄葆同和妻子将所有科研流程和关键数据都编成密码,为防止万一,两人把同样的密码牢牢默记在心。

 

clip_image007.jpg

| 黄葆同冲破阻力归国,图为黄葆同(右)与夫人冯之榴回国后的合影

clip_image008.jpg

| 195582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报道:黄葆同因请回国曾遭美国当局无理拘禁

 

19554月,列入第一批回国名单的黄葆同携妻子冯之榴,乘坐美森航运公司的轮船离开美国,历经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回国后,黄葆同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工作。风尘未洗的他同久未谋面的亲人只待了一天,就匆匆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从此开始了新中国应用化学的攻坚之旅,也将根深深地扎在了吉林这片土地上。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橡胶完全依赖进口。因其属于战略物资,发达国家联合所有橡胶出口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以此控制新中国的发展。即使通过谈判获得少量半成品进口,也都是一些质量粗劣、价格昂贵的橡胶。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市场上的一双橡胶鞋,因为原料稀缺,价格甚至高于普通皮鞋。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车轮还都是木质。民用橡胶技术尚且如此,军用橡胶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于是,黄葆同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准了国家急需的重要战略物资——橡胶。

 

clip_image009.jpg

| 黄葆同(左四)、钱保功(右一)、张自成(左三)等想来访专家介绍辐射化学研究情况

 

壮志在胸的黄葆同一头扎进实验室。研究所的设施条件虽然远比国外简陋,但建设科技强国的念头成为支撑他忘我工作的强大信念。缺少实验设备,他就采用土办法,虽然效率低而且危险,但能得到关键数据。身为纺织专家的妻子,把家里的厨房改成实验室,研发出经纬原胶,为他提供胶线混凝方案,以提高低纯橡胶的抗压和耐磨性能。

 

默记在心里的科技密码,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异丙苯自动氧化和生漆研究领域,他利用密码对各地生漆进行筛选,建立了具有优异性能的中国固定生漆干燥机理论,成功实现了漆酚氧化和侧链双键、自动氧化的结合。他组织领导的耐高温分子、氟乙烯单体合成、自由基低温聚合、耐高温航空玻璃等课题的研究,也都取得重大突破。

 

clip_image013.jpg

| 黄葆同(左)在指导实验

 

在当时,聚四氟乙烯曾被称为塑料王1946年以前,一直处于美国军方的技术保密控制中,即使技术解密后,世界上也仅有几个国家才能生产。黄葆同和他的团队则很快研究成功,并投入生产。他率领应化所的同事,用不到十年时间,顺利攻破了六项制约我国国防和工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其中五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专利。

 

黄葆同领导的课题组与妻子冯之榴领导的课题组,联合开发的多相聚合物基础研究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内首次应用大分子单体概念和聚合机理转换的新合成方法,开发出具有良好耐磨性的共聚物与乙烯合成的共混物质,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