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吉林 | “没有党的辛勤培养,没有甘为人梯的人们创造条件,我将一事无成”——孙家钟

来源:本站

2021-12-06 11:21:00

 

clip_image002.jpg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吉林科普微窗推出探索吉林特别栏目《院士在吉林》,为您讲述曾在吉林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故事,展现两院院士与这片白山黑水的深厚情缘。本期为您介绍孙家钟院士。

 

clip_image003.jpg

孙家钟(1929-2013

天津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

 

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同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至1990年担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9年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132月在长春逝世,享年84岁。

 

孙家钟一生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20世纪50年代,解决了具有延迟效应的各种电磁极矩间的相互作用等重要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他还发展了一种从头计算的理论方法,发展了分子壳模型;20世纪80年代,孙家钟推导出正确的原子氛重叠模型的多重散射自洽场方程;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含内环化反应的高分子固化理论,使高分子统计理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孙家钟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国的理论化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5211月,孙家钟由鞍山钢铁公司调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任助教,在唐敖庆、蔡镏生、关实之等老一辈化学家的率领下,孙家钟参与了化学系的创建工作。

 

1954年走上讲台讲授他人生中的第一门课——《物质结构》到2012年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在这三尺讲台上,孙家钟一站就是五十八年。他的课内容丰富,简单易懂,明白清晰,条理清楚,做板书严谨工整,从不看讲稿,各种深奥复杂的数理化公式,他都能信手拈来,同学们都说他的大脑就像存储器。在83岁高龄时,他仍然站着上课,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

 

clip_image007.jpg

孙家钟院士在做讲座(中)



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孙家钟在吉林大学校内外,先后讲授过物质结构、热力学、量子化学、原子核导论、催化理论、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量子化学中的酉群方法、相变和重整化群等十多门课程。

 

以祖国需要为己任是孙家钟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1963年,孙家钟成为化学系第一个晋升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同年,孙家钟参与了唐敖庆率领的八人科学研究集体,成为唐敖庆弟子之一。从此投身理论化学领域,数十年如一日,填补学术界多个空白,在科学前沿阵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

 

clip_image011.jpg

| 孙家钟院士工作照

 

clip_image013.jpg

孙家钟院士(中)

 

21世纪初,生物化学领域的课题研究开始成为理化所重要研究方向之一,70岁高龄的孙家钟率先向这一领域发起进攻。他找到生物化学的英文版专著,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一个一个查字典,字典不能完全解释的,就向留学归来的年轻教师请教。他的那本专著上,红色的小字密密麻麻,都是他做的标注,在书上无法写下的,他就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把纸条整整齐齐地夹在书本里。即便是在走路,也常常念念有词,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整理。

 

孙家钟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注意教书育人,且身教重于言教。他常和助手、研究生共同战斗,通宵达旦,有时连续工作达三十六小时。他对青年教师、研究生写出的论文稿,在基本概念的准确表达、文字叙述的严密性以至标点符号等方面都精心推敲,让作者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才同意发表。有一名博士生论文的中、英文稿均被他退回修改过十多次才算通过。理化所在孙家钟眼里就是家一样的存在,他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候太晚了索性就在办公室住下。理化所所在的科技楼304房间,曾是孙家钟的办公室,但是他却很少在这里办公,而是霸占了学生的办公室,因为他嫌自己的办公室装潢太好,在里面办公不习惯。直到病重后,他才搬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吃住都在里面。学生们在回忆起他时,都会深情地说,孙先生的每一件事都在影响着我们,他用自己的行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