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 瓷器 Vol.6 制瓷技艺的发展-吉林省科协云服务平台 -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来源:本站
2023-03-16 14:14:18
东汉晚期成熟瓷器烧造成功之后,制瓷技艺在发展中精益求精,产品成型制作规整,加工细致严格;瓷胎细腻纯净,质地坚实致密;釉色之美如“千峰翠色”,丰富而含蓄;造型样式贴近生活需求,实用而美观。成熟的青釉瓷器不仅在发展中愈加优良,而且烧造地区从浙江向外扩展,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东也都有青釉瓷器的烧造。
北方烧造青釉瓷器晚于南方,“1948年在河北景县封氏慕出土一批青瓷,经化验属于北方瓷土,是北方瓷窑烧成的。器物的造型和装饰都宏伟粗犷,与南方的灵巧秀气风格迥异,在河北省的内丘、临城,山东淄博、曲阜和泰安等地都发现过北朝青瓷窑址”。我国早期的瓷器都属于青釉系统,制瓷原料的成分都含有一定量的铁,由于还釉的含铁量不同,经过还原焰烧成的温度和气氛也不尽相同,所以烧出的青釉瓷器的色调深浅也有差别。工匠们经过长期生产操作,逐步掌握了铁的含量与呈色的关系,使青釉瓷器的品质不断提升。
| 北朝青釉莲花尊
北方窑场在烧造青釉瓷器的基础上,成功地控制胎和釉中铁的成分,在北朝时烧造出早期的白瓷。从青釉瓷器蜕变为白瓷,是制瓷技术深化的结果,也是一种创造。虽然白瓷的颜色不同于青瓷,但却是在青瓷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青瓷和白瓷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含铁量的不同,除此之外其他生产工序基本相同。青釉瓷器烧造技术迅速提高,原料的制备日益精细,胎与釉中铁的含量显著减少,在反复烧制的实践中、掌握了原料成分与呈色的规律,为白瓷的烧造成功地创造了条件。
早期白瓷已明确地显示出自身的特征,胎与釉都微呈乳白色,胎质更加细腻,釉层明澈,白中泛青,较厚处青色调显著,明确地反映出白瓷脱胎于青瓷的渊源关系。白瓷是在青瓷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早期的白瓷不可避免地显现出白中泛青的特点,隋代白瓷的釉色仍然若隐若现。“从墓葬和遗址出土的白釉瓷以及文献记载的资料,一般认为我国白釉瓷的烧制应该是在北朝。河南安阳带有可靠纪年北齐武平六年,即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了一批白釉瓷,它们的特点是胎较细白、釉呈乳白泛青色,厚釉处则呈青色,这是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白釉瓷。”
| 北朝白瓷绿彩长颈瓶
白瓷从北朝开始烧造,到隋唐已进入成熟时期。河北邢窑最初烧造青瓷,过渡到烧造白瓷之后,到唐代成为白瓷的主要产地,形成了我国陶瓷历史上所谓的“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白瓷的烧造是制瓷工艺技术的新创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白瓷的国家,是我国对陶瓷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 隋代白釉罐
唐代白瓷以河北的邢窑最为著名,从兴起到发展,在当时以青釉瓷器为主的格局中异军突起,不仅以洁白展示着清丽素雅的质地,同时蕴含着在转化过程中的和谐交融,促进了创造意识的发挥和拓展。
| 唐代白瓷执壶
宋代是青瓷发展的独特时期,儒雅的社会文化氛围,格调超然的审美追求,精湛纯熟的技艺,创造了青瓷产品的历史高峰。其中著名的汝窑、官窑、钓窑、龙泉窑均属宋代五大名窑之列,而且各具独特风格,作为工艺品审美意蕴之典雅,创造了青瓷艺术的高峰。
宋代白瓷以定窑最为著名,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定窑风格样式独特,造型与装饰典雅精致,制作技术纯熟,揭开了北方瓷器发展的新篇章,也引发了南方白瓷的蓬勃成长。
| 宋代定窑白瓷盖罐
南方白瓷最具代表性的是始于五代时期的景德镇的青白瓷,瓷胎洁白,釉色白中泛青进而发展为白瓷。景德镇白瓷在此基础上异军突起,瓷器品类丰富多彩,技术与艺术成就卓然开拓了中国瓷器发展的新天地。
|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梅瓶
元代景德镇制瓷技艺日臻成熟,瓷器生产迅速发展,开始进入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大量白瓷的生产,主要用于制作各种类型的饮食用器。
| 元代卵白釉沥粉戗金高足杯
同时,优质的白瓷也给彩绘艺术表现提供了新的载体,元代著名的釉下彩绘装饰有青花与釉里红,开始步入成熟时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 元代青花莲池鸳鸯纹瓷碗
| 元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花卉六棱梅瓶
福建德化白瓷烧造初创于宋代,明代是德化瓷器生产发展的繁荣时期。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制瓷原料,烧制的瓷器洁白素雅,质地纯净,如象牙、似白玉,形成独具一格的德化白瓷特点,大量用于制作实用瓷器和陈设瓷器。德化瓷塑艺术成就卓著,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音像与达摩像最具代表性,塑造技艺精湛,充分发挥了瓷质的特点。
| 明代德化窑白瓷达摩立像
明清两代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传统制瓷技艺更加规范,釉下彩绘装饰的同时,釉上彩装饰也在创新中得到丰富。明代的五彩装饰颜色鲜明,感染力强;斗彩装饰色调丰富,变化自然。清代的古彩装饰刚劲挺秀,形象概括;粉彩装饰色彩柔和,描绘写实;珐琅彩装饰富丽典雅,精致入微。
| 明代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清两代颜色釉瓷器不仅釉色多样,并配以相适应的造型,通过瓷器的形体变化,充分表现釉色之美,创造了多种类型颜色釉的优秀作品。
| 清代铜胎画珐琅双耳蒜头瓶
| 清代窑变蒜头瓶
在世界陶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不但发明了瓷器,而且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工艺技术的同时,创造了与其相适应的造型和装饰的样式和风格,在传播制瓷技术的同时,也以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影响和丰富着世界。
考古资料证实,中国瓷器在发明之后,从唐代开始通过陆路和水路远销到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伊朗、伊拉克、埃及和东非等国。中国瓷器销往欧洲是从16世纪初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转销开始的,继而代之的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由荷兰垄断者经营,之后是欧洲各国来华直接进行瓷器贸易,中国瓷器大量运往以洲,贸易达到高峰。
随着中国瓷器的输出,制瓷技术也随之传播。最早向中国学习制瓷技术的是朝鲜,在10世纪初开始在国内设窑烧造瓷器;日本在8世纪引进我国的烧窑技术,13世纪初派匠师到福建学制瓷技术,回国后在濑户烧造瓷器;埃及在12世纪仿制中国瓷器成功。1470年意大利人学会了中国的制瓷技术,首次在欧洲烧造出瓷器。1709年德国人成功地学习和掌握了中国制瓷技术,烧造出第一批优质瓷器。此后法国于1738年,英国于1745年,荷兰于1764年,美国于1890年,先后学会中国的制瓷技术,造型装饰也受其影响,生产出各自独特风格的瓷器。中国制瓷技术的发明,不仅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制造了性能优良的用器,同时也提供了精美材质的艺术作品,为世界的物质文明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陶瓷在当代得到新的发展,现代化陶瓷厂和传统手工艺作坊遍布各省,其中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江苏宜兴、浙江龙泉、福建德化、山东淄博、广东石湾和潮州、河北唐山和邯郸等,各产区在继承中国优秃传统陶瓷的基础上,创造出现代的新的陶瓷。
瓷器发明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工艺创造,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是以致用为目的的创造思维在工艺实践中的体现。瓷器烧制的应用范围也从原来的日用瓷器和建筑材料等领域拓展到特种陶瓷,形成与金属、有机高分子鼎立的地位。陶瓷科学技术的成就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生物医学、环境、国防、空间技术等部门的高新科技领域之中。瓷器创造发明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是深远的,对现代社会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