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吉林 | “由于是后知后觉,所以要勤奋”——江元生

来源:本站

2021-12-06 11:22:07

 

clip_image002.jpg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吉林科普微窗推出探索吉林特别栏目《院士在吉林》,为您讲述曾在吉林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故事,展现两院院士与这片白山黑水的深厚情缘。本期为您介绍江元生院士。

 

clip_image004.jpg

江元生(1931—2014

江西宜春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物理化学家。

 

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师从唐敖庆攻读研究生。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进入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110日在南京逝世。

 

clip_image006.jpg

 

江元生长期从事理论化学研究,他经过反复的数学推导,寻找到用二项分布概率以及分布函数直接求和方法,得到了严格的表征高分子交联程度的溶胶—— 凝胶分配量公式。提出用于配位场理论标准化的点群耦合系数及旋轨耦合能计算方案。实现了用图形规则将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三条定理的形式,撰写了专著《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图形收缩方法的研究上,就分子图不变量的计算、约化及相互关系,给出了大量的原始结果,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评价。在对芳香性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五参数的简化方案,以代替传统的八参数方案,并与实验结果符合。曾获1982年、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53年,江元生进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师从唐敖庆攻读研究生。直至1991年离开吉林大学,他在吉林这片土地上学习工作近四十年。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江元生受到导师唐敖庆的悉心指导和培养,并深受导师坚韧不拔的毅力、渊博的学识和精深的学术造诣、认真严谨的学风以及宽厚谦和的品格所感染,为他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留校任教的江元生作为唐敖庆的助手,与老师一起投入到高分子动力学统计理论的研究中。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交联高分子的溶胶凝胶分配问题》等学术论文,提出了交联高分子凝胶量与交联度的封闭公式,为由凝胶量的测定来了解交联度的大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世纪60年代初,江元生又参加了由唐敖庆主持举办的物质结构讨论班。他们在缺乏先进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的条件下,仅用三年时间就在这个当代世界科学的前沿阵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72年夏天,吉林大学接受了国家下达的固氮科学研究任务,江元生回到学校后,中断七八年的科研工作得以恢复,江元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分分秒秒。他有一种紧迫感,经常夜以继日,拼命工作,一方面陪着唐敖庆走遍大江南北,普及理论化学知识,一方面积极致力科研工作。

 

clip_image008.jpg

 

1978年,改革开放全面推行,这一年江元生晋升为教授。1981年,他被聘为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三年后,以交换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科研。1991年,江元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他与夫人一起南下进入南京大学,开启了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新征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