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在吉林 | “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一名教师”——郝水

来源:本站

2021-12-06 11:24:40



 

clip_image002.jpg




 

clip_image004.jpg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吉林科普微窗推出探索吉林特别栏目《院士在吉林》,为您讲述曾在吉林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故事,展现两院院士与这片白山黑水的深厚情缘。本期为您介绍郝水院士。


郝水(1926—2010)

内蒙古通辽人,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植物遗传学家、教育家。

 

19478月参加革命,19498月毕业于东北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先后任东北师大生物系副主任、吉林省生物研究所所长。创建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

 

郝水毕生研究的贡献主要涉猎两个领域:主持国家生物技术小冰麦染色体工程研究项目。他和夫人何孟元教授一起,经过多年努力,育成了全套小冰麦异附加系,并从中选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为我国北方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平论文,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揭示了众多有关染色体高级结构及细胞化学方面的新现象。曾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01127日在长春逝世。

 


郝水先生自19454月考入长春伪满洲国新京医科大学,即与吉林结缘,直至2010年逝世,除了留学、外派,他一直奋斗、耕耘在吉林这片土地上。

 

clip_image007.jpg

| 1969-1971年,郝水长白县插队时的照片

 

20世纪70年代,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时任东北师范大学教师的郝水被分配到吉林省通辽(现内蒙古通辽)的一个小城镇搞开门办学。每次出门,他的行李都非常简单,几件换洗衣服和折叠式显微镜。而这台显微镜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它是郝水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后,归国时带回来的宝物,一直都带在身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人有心思搞科研。在大多数人眼中,科研这条路是看不见未来的,郝水则是那为数不多的例外。他在通辽居住的那个招待所,灯光十分昏暗,但他却满不在乎,拿出几个片子就凑到显微镜前认真观看,一看就是一个通宵。在科研这条路上,郝水走得坚定又执着。以致后来熟悉郝水的人,都这样评价他:郝先生是一位纯正的学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根本污染不了他。

 

郝水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在他学生眼中不是锋芒毕露的凌厉,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和煦。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丽是郝水的学生。回忆起在郝水门下求学的时光,恩师严谨求实的身影马上浮现在眼前:论文观点必须明确,这是最基本的。此外,格式、行文、字,他都认真审阅。我写作博士论文时,可是''写得有些潦草,郝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勾画了出来,一篇论文在他手里往往要看上半个月。,在郝水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学生也都渐渐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

 

clip_image008.jpg

20世纪80年代初,郝水已是东北师大副校长,在他的推动下,学校的教职工住房条件得到基本改善,但是他们一家三代五口人却在一起挤住了多年。直至他将要卸任东北师大校长职务时,一家人才搬进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2000年,学校又为他调换了一套新房,但搬家时,一生简朴的郝水夫妇说什么也要把原来铺着草垫子的旧床搬进去,根本没有买新家具的打算。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老两口才添置了一点儿新家具。

 

熟悉郝水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平时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家里、办公室里最多的就是书。他不讲究吃穿,但是对待自己几近吝啬的他,却经常拿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农村教师。

 

1998年,我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他捐赠1万元资助灾区人民。200110月,他将刚刚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20万元港币全部捐赠给吉林省农村优秀教师奖励基金。

 

clip_image010.jpg

| 郝水雕像(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学楼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