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是演的,为啥恐怖片还是能让你感到害怕?
来源:本站
2023-03-17 12:00:47
你喜欢看恐怖片吗?
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
明明害怕得要命
但还是忍不住想要看
而且,明明知道恐怖片都是演的
可还是会被吓到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恐怖片是如何成功吓人的?
我们为何会“又怕又想看”?
人耳一般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但很多恐怖片里在音效方面会使用超低频的音乐作为BGM,在20赫兹这个频率转悠。这种隐隐约约的烦躁声音会让部分人感到不安,紧张,浑身发冷,恐怖气氛拉满。更确切地说是观众甚至是感受到这种声音,而不是听到的。在视觉方面,你时刻紧盯屏幕的双眼,也无时无刻不被影片欺骗着。一些经典的恐怖片就有这样的镜头出现,八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一张鬼脸夹杂在一连串相对正常的镜头内,让你觉得好像看到了什么,但又无法确定,这种不安和警惕的感觉正是电影想要达成的。
有时甚至不需要一张鬼脸,稍微显眼和变色的特殊帧就足以让人类察觉,启动捂眼模式。恐怖片在运镜时还会特意在镜头中留下大片的空白空间,通常让角色的占比处于一个很小的状态。
这会给人一种,似乎有什么东西要来了,但又不知道是什么的感觉。将镜头直接怼到处于危机之中的角色脸前拍摄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用的惊吓方法。此外,还有一些拍摄手法,如焦距的变化、偷窥者视角、第一人称镜头,都会让人产生奇妙的观影体验。明明害怕得要命,但还是忍不住想要看。为什么?难道我们是受虐狂吗?并不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对于“恐惧”有着一种与生俱来且无法抗拒的诱惑。当人们惊恐、害怕时,人体会进入一种“战斗或逃跑”反应下的状态。
这是1929年一位叫怀特·坎农的心理学家所创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意思是,当人们受到威胁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和腺体反应,来应对突发的威胁,使躯体做好战斗或是开溜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激增的肾上腺素,多巴胺也会随之增多,这两种物质让人们感到兴奋和愉悦。从心理层面来讲,在观看恐怖片时,那些“恐怖”特征只是一种虚拟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真正的恐怖经历。这种虚拟特征,使得观看恐怖片后,观众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与放松。
另外,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潜意识中有很多被压抑的本能冲动,比如挑战权威、无视道德、贪婪等,但由于理性的压制,这些东西长期被压抑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无法见到天日。而恐怖片所表现的正是乖张的伦理、变异的心理、道德的沦丧……在观看恐怖片的过程中,人们内心的潜意识得到一种变相的满足,从而得到了内心的宣泄。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看恐怖片在某种意义上有益于身心健康。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心理学家马克·格里菲思认为,一些人之所以钟爱恐怖片,甚至上瘾,是因为电影中的故事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经历的事”。剧情中,往往设置有大量的悬疑和超出常理之谜,不断发掘真相的过程往往令人痛快淋漓。此外,“恐惧”虽然看起来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但它激发了人们感受的活性,使得麻木的神经兴奋起来,这类似于过山车、蹦极、滑雪等带给人们的刺激。英国考文垂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看恐怖片能短暂强化免疫系统。研究人员在志愿者观看恐怖片之前、中间和之后分别采集血样,发现白细胞水平有所提高。而白细胞数量增加通常在机体应对感染时出现。肾上腺素的分泌还能加快心率和新陈代谢率,多消耗热量,有助减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平均而言,观看一部电影会消耗113卡路里的热量,相当于散步30分钟,而观看1980年上映的恐怖片《闪灵》,会消耗184卡路里的热量。
儿童最好不要看这类的视频。孩子模仿能力强,对剧中的暴力行为缺乏判别力,一味的模仿可能会伤害自己和他人。还有一部分人群易受心理暗示,想象力丰富,情绪波动大,在看完之后很难恢复平静,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这类人群也要尽量避免观看。情绪波动过大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或更严重的危险,所以心脏病、高血压、孕妇等人群最好不要看恐怖片。
我们尊重原创:1.所有转载内容均标明来源,如尽力查找仍未能发现出处则标明“转自网络”。如有疏漏欢迎原作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2.任何作品标明“谢绝转载”,我们尊重并不予转载;3.对于恶意及虚假举报,我们保留申诉、举报、法律起诉以及媒体曝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