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转战陕北》作品鉴赏

来源:本站

2021-12-07 09:55:27

石鲁的《转战陕北》创作于1959年,是石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1959年初春,石鲁接受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邀请,赴京从事革命历史画《转战陕北》的创作,这是任务,是一种命题画,但对石鲁来讲,却是发自沸腾的心源。


图片 1.png


他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找突破的艺术家,笔下多画革命题材。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新建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需要一幅表现以毛主席转战陕北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时年四十岁的石鲁承担了这一创作任务——石鲁的《转战陕北》也成为他的重要代表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年中,特别是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1959年,美术家自觉创作和国家相关机构组织创作一批重大题材的美术作品,其主要内容为两个方面,一是歌颂党领导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农民及广大人民群众焕发出巨大热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建设事业。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潘鹤的《艰苦岁月》、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李宗津的《强渡泸定桥》、王盛烈的《八女投江》、石鲁的《转战陕北》、傅抱石和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等,这些作品成为中国现代社会重要的视觉形象记录和重大题材的优秀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石鲁的《转战陕北》以独特的构成方式,塑造了毛泽东主席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


在空间处理上,石鲁的《转战陕北》这幅画融合了高远和深远两种方法。画面的近景是高远法,山体巍峨雄壮,用了纪念碑式的构图方法,再加上笔墨十分厚重,给人以素高伟大的感受,很好地衬托出了毛主席雄才远略、气吞山河的伟人形象。近景山体上竖直的墨线压住厚重的色调,显示出直冲云霄的势头,而这种势头又被长短不一的横线多层次地截断,遏制了上冲的感觉。在山体中就积聚了一股沉厚的待发之力,而位于中心位置的毛主席侧立像则是条未被截断的竖线,所有蓄积于山体中的上冲力在这里得到了爆发,人物所占空间虽小,却有天地人、统领山河之气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