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来源:吉林日报
2021-06-01 09:06:00
牟永刚:与花木解不开的情缘
长春市永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牟永刚
初夏,时值果树育苗时节,记者走进莲花山旅游开发区劝农山镇同心村,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错落有致,颇为壮观,在蓝天下、田野里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长春市永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一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漫步在大棚中,满脸都是收获后的喜悦,他正是这片果树、花卉育苗大棚的主人——牟永刚。
牟永刚出生在二道区英俊镇香水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1994年,正念初三的牟永刚就开始栽培果树了。当时,父亲种了两年的果树,觉得管理麻烦,便要锯了果树改种玉米,牟永刚觉得可惜,就向母亲要了一点钱,买了一些苗木,利用平时课余时间,搞起了苗木嫁接。
从那以后,牟永刚对苗木改良育种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高考填报志愿时,填报的都是跟农科相关的学校,最终如愿以偿。从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拒绝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邀请,不顾家人反对,回乡种地,搞良种生产,并贷款50万元成立了“长春市永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人生的创业之路——花卉果树育种。
说干就干,牟永刚用借来的钱承包土地,搭建温室大棚,搞各类苗木、花卉秧苗,同时召集村里的父老乡亲在农闲时,“兼职”帮他修剪枝条。而牟永刚的父亲一直不同意他搞创业,认为研究果苗没有用,不如踏踏实实去上班。甚至趁着他不注意,把果苗搂了种菠菜,喂鸭子。“被搂的红花草莓,每株24元,你说能不心疼吗?”提起往事,牟永刚记忆犹新。
即使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牟永刚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说:“既然选择了走这条路,我就一定要做出成绩来。”凭着这股对苗木嫁接坚定的信念,牟永刚独自挑起重担,洒药、施肥、除虫等等一系列事情都亲力亲为,他一边干一边学,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不懂的地方请教老种植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经过不断努力和积累,牟永刚对果树、花卉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加上他人品好,重信誉,没多长时间,他在业界就已小有名气,同行都愿意和他做买卖。就这样,头两年的时间里,牟永刚凭着早年间的实践经验和书本里的知识,赚了些钱,眼瞅着就要把贷款的钱还完了,可没想到却受到了命运的“重击”。
有一年,有人请牟永刚帮忙组织、调运大批苗木,他答应了。然而,那些人拿着他赊来的苗木一走了之,牟永刚一下子赔了20多万元。还有一次,牟永刚与别人合作育苗,订单委培10万株苗木,实际嫁接12万株。他出品种接穗,成树后牟永刚保价回收,牟永刚带着表弟经过一番折腾亲自把接穗送到对方手里。然而,到了秋天起苗时,对方见利忘义,没有按约定给他付苗,他不但没赚到钱,还赔了10多万元的苗木款。
接连两次“重创”,让牟永刚赔得“干干净净”,还欠了一屁股债。但这并没有让牟永刚灰心丧气,“这些损失只能怪自己太容易相信人,没什么可埋怨的。”牟永刚迅速重振旗鼓,从一颗颗果苗、一株株花卉做起,运用科技技术,搞多品种繁育。经过多年的苦心培育,合作社现在有萱草品种200多个,杂交选育10000多个品系;果树品种150多个,自主选育品种3个;百合品种200多个,杂交选育2000多个品系;芍药品种20多个等等,这些品种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慢慢地,牟永刚的合作社有了新的生机,由亏转盈。
一个人富不算富,赚到钱的牟永刚没有忘记家乡,时刻想着为香水村的村民做点事。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恩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村民朋友,是对家乡、社会的一种回报。
他一有时间就想方设法帮助那些赋闲在家的青年,向他们传授创业经验,选项立项,在他的帮扶带动下,全村先后有6位农民青年实现了脱贫致富。2012年,在团区委的联系帮助下,他所在的村子与高校的技术专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建立了青年创业创富基地,多次开展“校地对接”活动,他还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乡亲如何制定生产规划、选择适宜的品种,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帮他们分析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做起宣讲员,向农民朋友传授各种农业知识,并经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同大家分享,邀请专家无偿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与此同时,牟永刚还筹划植物组织培育的建设与生产,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并定期开展培训学习班,让一部分人能够参与到生产当中,加快技术的应用与新品种的推广,造福一方百姓。
牟永刚的举动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他先后获得了“二道区科技示范户”“二道区种植示范户”“首届吉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他代表全区青年参加团省委组织的创业创富大赛,并获得“吉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板块创意组三等奖,还先后被评为“长春好人”和“吉林好人”。
可能生活就是对强者的考验,这两年,牟永刚又遇到了难题,他心爱的合作社基地、温室大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先后两次搬家,损失严重。牟永刚说,新品种损失了将近一半,移植后的成活率也大大降低,加上运输等费用,损失多达百万元。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稳定的、足够大的场地,可以容纳他的生产大棚,保证他继续进行品种改良和创新。“尽管困难重重,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于未来,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的牟永刚依然充满信心。(吉林日报:张添怡 实习生 桑莞婷)
责任编辑:李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