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科技日报
2024-01-29 18:50:29
每天清晨七点左右,林光美都会准时在他建的“广东科技创新先锋队”和“清远市产学研金结合”微信群分享最新科技动态。
分享科技信息已成为林光美的日常。每天他都会把一些对企业有用、对开拓思维有用的科技政策等发到群里与同行一起讨论。这样的习惯,他已经保持了三年多。
林光美是福建尤溪人。他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在高校和地方挂职工作多年,曾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2012年起担任清远市科技局局长。
“做科技局长思维要开阔,而且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不说外行话,把科技工作做好。”1月17日,林光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滴酒不沾 两月跑遍全市
2012年,广东清远市从全国公选市科技局局长一职。那时的林光美正好40岁,从事科研工作20年,挂职科技副县长5年。
“科技对拉动地方生产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带着这样的初心,林光美脱颖而出,成为清远市科技局局长。
彼时的清远市科技部门可谓“囊中羞涩”。2012年,市级财政资金每年投入1500多万元,向省里争取1000多万元后,总投入在2500万左右。
2012年,清远市专利申请受理量仅为750件,专利授权量为669件。
要主动求变。林光美上任后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学者,他特别注重实地考察。清远市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把清远的县(市、区)走了一遍。每次去一个县,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还住在那里。
“我滴酒不沾,住下来就可以腾出时间和县(市、区)的人进行沟通。”林光美说。
作为一名教授,他熟悉科研;担任科技局长后,他希望多掌握些实际情况,实现精准发力。
优待博士 做项目不求人
刚来清远市不久,他发现全市的博士只有36名,而且他们对工作多有怨言。于是,林光美将全市的博士召集起来举办“博士沙龙”,让他们与市长面对面进行交流。
2013年4月11日,清远市时任市长江凌与博士们坐到一起。那天,博士们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工作感受以及遇到的困难。
清远市政府把博士的意见汇总并整理出来,签批给各部门解决个人和家庭问题。经过3年多努力,基本解决了博士的个人和家庭问题。
“市政府一把手与全市的博士面对面交流在全省非常少见。”林光美说。
林光美一直在想办法,为这些高层次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在科研专项中,他推动设立了博士专项。“让博士进入清远就有项目可做,不求人就有事情可做。”林光美说。
博士有了安全感,工作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由谋一份工作转变为做一番事业,再转变为融入清远,为家乡服务。”林光美说,很多博士还介绍自己的同学、校友来清远创业。
目前,清远市拥有148名博士。2017年11月8日,清远市成立博士科创协会,成为清远市宝贵的人才智库。“博士要把自己最大的能量发挥出来,要时刻想着能为清远做什么。”1月12日,在该协会举办的茶话会上,林光美动情地说。
走进校园 变身知心大哥
清远一直希望引进“千人计划”专家,但多年努力仍未成功。
2016年,千人计划南创中心举办特训班,为一些已创业或准备创业的“千人计划”专家进行培训。得知这一消息后,林光美认为,这是“抓人才”的好机会。于是,经过多方努力,他成了特训班唯一一位没有入选“千人计划”的学员。
专家们的科研水平都很高,但他们对国家政策了解比较少。林光美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一一解答了专家提出的问题。培训期间,林光美成了学员们的“知心哥哥”。同时,他也将专家关心的问题一一记下来,根据这些问题,适时出台有针对性的科技政策。
特训班结业了,林光美继续抛橄榄枝。他邀请“千人计划”专家走进校园与清远学子交流。活动举办当天,原定观众只有500人,可实际到场的观众超过了700人。当时,学术报告厅过道挤满了人,“千人计划”专家享受到“超明星”待遇。
截至目前,已有一位“千人计划”专家签约进驻清远,两位“千人计划”专家已确定进驻意向,十多位“千人计划”专家表达了进驻意向。
创新开路 家底殷实起来
这几天,林光美正在推进清远“黄金十条”政策的出台工作。这十条政策酝酿了将近一年,这其中凝聚了他对人才政策多年的思考。
“清远的‘黄金十条’将由奖励企业转变为奖励个人和团队,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意义。”林光美说,比如根据即将发布的政策,清远市政府对引进落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家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在引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高管团队。
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清远市科技工作实现了华丽转身:在科技资金的投入上,从2012年的2500多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8亿元左右;2016年,该市专利申请受理量比2012年增长了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