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精神的实质是实事求是

来源:《新文化报》

2017-06-16 10:25:27


他先后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鸣球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长期从事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他曾任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机学院)校长,2015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我国光学行业的第三代的出色代表”,曾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995”高新工程专项、“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多项,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姜会林。


近日,在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大厦13楼,新文化记者见到了姜会林院士。虽然已经72岁,但他的工作劲头和效率丝毫不输年轻人,工作起来依然不知疲倦,废寝忘食,从来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晚上也常常工作到深夜。“王大珩院士比我大30岁,他在去世的前两年,94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工作,我有什么理由不工作?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工作到老,学习到老。”姜会林说。


姜会林是王大珩院士带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多年来,他不仅跟随恩师学到尖端的光学知识,更将我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精神、爱国情怀深深印在了骨子里。在追随导师攻读博士期间,王大珩提出将“光学系统设计的经济效应”问题作为姜会林当时的研究方向。姜会林带着这个题目拜访了很多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几乎都不赞成,因为当时的技术与这个观点相悖。当姜会林把遇到的问题告诉王大珩时,王大珩对他说,就是因为没人做、难做,才让你去做。姜会林从老师坚定执着的目光中看到了信任和希望。经过艰辛的研究,他以此为内容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而正是这篇论文使他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科研精神的实质是实事求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骄傲,必须严谨执着。做什么事情认准了一定要做,坚决做到底,不成功不罢休。”这是姜会林的感悟。


这种实事求是、严谨执着的科学精神伴着姜会林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姜会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并提出了“用普通玻璃校正二级光谱”的设计方法,据此理论与方法设计的侦察卫星相机光学系统,二级光谱像差为零,该成果被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评价为“近年来中国光学设计主要进展”之一,比英国著名专家设计的结构更为简单,质量更好。


姜会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光学系统经济公差的理论”,并编制了优化计算程序,其论文被收入《里程碑丛书》,由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列为最新“里程碑”成果;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光学系统总体性能及经济效益评价理论与计算方法,提出了光学系统总体优化方法及一些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案;完成了“中国光学镜头数据库”、“兵器光电仿真系统数据库及数字仿真”课题;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二维电视腹腔镜显示系统”,并突破了“三维医用内窥镜”关键技术,研制出整机在医院使用,促进了微创伤手术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研制成医用三维内窥镜的国家之一……


虽然现在已经卸任长春理工大学校长,但他依然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依然质朴而执着地奔波在科研攻关、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并乐在其中。“下一步要继续完成承担的国家项目,同时还要带好学生,现在还有20多个博士没有毕业。再有,把已经研制的成果推广应用。”姜会林说。(新文化记者 刘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