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吉林日报》

2017-06-21 10:43:50

与有的科研工作者的办公室不同,在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省科协常委孟庆繁的办公室里,除了有许多的书以外,还有的就是一些瓶瓶罐罐。这些瓶瓶罐罐都是他和他的团队研制开发出的产品。“习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此,我们的团队一直在努力着。”孟庆繁说。


孟庆繁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制药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他三十年如一日,在技术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潜心研究,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中,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赢得了师生们的爱戴。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新知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就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看,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高端价值链跃升,显得尤为重要。”孟庆繁说。在孟庆繁所在实验中心的档案室里,摆放的一张张奖状和一排排产品,记录着他门团队的发展轨迹。孟庆繁他们的团队先后承担“治疗精神分裂症候选药物帕潘立酮前体化合物的研究”“十一五”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药生物转化技术及中药蛋白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冬虫夏草菌发酵菌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和“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技术提升与成果产业化”吉林省“双十”科技重大专项和校企合作项目等,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90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孟庆繁和他的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他们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负责“小牛脾注射液”项目时,他们要帮助企业解决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孟庆繁和他们的团队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实验,也仍然没成功,他们在会议室里讨论,大家都认为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企业觉得这样一个大品种要是停产非常可惜,大家坐在那里很长时间不说话,被挫败感深深笼罩着。就在这时候,他们团队带头人滕利荣教授突然想到给大学生上课的事情,由此联想到能不能用物理变化解决这一问题。按着这个思路重新开始实验,结果真的就把这个难题解决了。“这个经历告诉我们,科学研究有时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再坚持一下,也许就能见到‘柳暗花明’”。孟庆繁说。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坚韧执着的精神,孟庆繁和他的团队目前已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3项。其中,“林蛙抗菌肽抑菌制剂”3个品种已经转化上市,2016年实现产值1亿元;“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质量标准提升”成果在企业应用,2016年该品种创产值4.6亿元;“天麻多肽消杀剂和抑菌日化品”10个产品即将转化上市;冬虫夏草菌、绣球菌、猴头菌和密环菌等发酵菌粉产品即将产业化。


从教30年来,孟庆繁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工作、默默奉献、潜心钻研,他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一心扑在教学科研事业上,每天早晨六点多到实验室,晚上很晚才回家。在育人的道路上,以踏实求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教书育人树立了新范,先后被授予“首届吉林大学师德标兵”称号,被评为吉林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他积极推进教研结合,近年来,他承担教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6项),发表教研论文61篇(被CSSCI索引13篇),主编出版教材8部、教改专著6部,获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奖励3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省级奖18项)。他带领他的团队,积极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空间环境条件,为本科生开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4项(国家级116项),本科生发表论文221篇(SCI、EI索引129篇),参与申请国家专利81项(授权41项),获创新创业奖113项(国家级16项、省级96项),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4年团队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志之所向,无坚不摧。在新一轮全面推进振兴吉林发展的过程中,孟庆繁和他们的团队决心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为我省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助力。他们借助吉林大学和吉林省开展省校共建项目之际,牵头组织设计了相关项目的研发工作。投入研发经费3400万元,组织学校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化学学院等相关科技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与18家企业联合开展18个大品种质量标准提升、进一步明确适应症和作用机理、优化最佳工艺等方面研究,力争五年后,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净增产值100亿元以上。同时,为我省生物医药健康产品二次开发做好示范,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记者 李晓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