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城市晚报新媒体 掌上吉林
2017-06-21 10:42:39
知识改变命运,选择决定人生。前一句,并非绝对的真理,但后一句,却充分诠释了在人生中每一个分岔路口,做出不同的选择判断,将足以让你画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冷春生,20年前大学毕业时,远没有现在这般超强大脑,并不具备支撑他成为科学家的知识储备,阴差阳错,他投到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专家甘忠如博士麾下,20年来,凭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玩儿命劲头,闯过一道道难关,最终攻克世界难题,成为了“胰岛素中国名片”的领军人。学历平平的冷春生,科学家冷春生,其间的蜕变,无异于是一本教科书式的励志传奇。
不向出身低头
寒门子弟,偶遇伯乐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科学家是硕士、博士中的人中龙凤,可现任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吉林省科协副主席的冷春生,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工业化进程中,让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位吉林人的名字。该领域国际顶尖专家几乎都是名校毕业的博士生,冷春生却用自己的方式,踏出了一段“另类”的科研之路。
1974年9月22日,冷春生出生在集安市头道镇米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村里读小学,镇里念中学,随后考入了吉林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在那个年代,培养出一位大学生,让祖辈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冷春生一家扬眉吐气。1997年3月,即将大学毕业的冷春生去通化一家化工企业面试,如若顺利,入职、工作,这仿佛便是一条“正确”的人生轨迹。可偏偏是,这段原本似乎应该书写成“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却因为他在面试途中乘坐的大客车抛锚了,改写为另一个版本。
学历不是阻挡冷春生成为杰出科学家的门槛
当时大客车遇到故障,冷春生下了车,抬头一看,“通化东宝”映入眼帘。抱着试探的心态,冷春生打听了一下:“这里用不用人?”得到了令他失望的否定答案,不过对方告诉他:“这里暂时不需要人,但我们的合资公司通化安泰克公司有个甘博士,你可以问问他用不用人。”冷春生既不认识甘博士,也对安泰克公司一无所知,可当时一心只想找到工作的他,还是愣头青似的去寻到了这位甘忠如博士。甘博士打量了一下这位愣小伙,“搞高效液相,一个月给你六百块钱,行吗?”高效液相?冷春生猜想,一定是个尖端技术,不假思索地就应了。
1997年7月13日,23岁的冷春生走出象牙塔,他向父亲谎称自己进了大公司通化东宝,隐瞒了通化安泰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只是个研究机构,不能解决人事档案和户口的事实。家人更不知情的是,就在冷春生决定追随甘博士前,他已经仔细查阅了大量资料,他清楚地明白,高效液相纯化技术,是一门上世纪70年代才刚刚兴起的学科,只有国外一些高科技公司才在应用,在中国还只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并没有被真正应用于生产。冷春生大胆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毅然决然地拐向了一个无法预知的路。
不向学历屈服
勤能补拙,挑战极限
全新的领域,让初出茅庐的冷春生兴奋、好奇,可初涉到一个完全未知的知识世界,冷春生大学生涯所学的东西,在此却显得捉襟见肘。那时,冷春生像许多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一样,有热情,有拼劲儿,可一个人如果能把这股子拼劲儿发挥到“玩儿命”的层次,并且保持着20年如一日的坚持,身上没有点近乎“癫狂”的基因,恐怕真的坚持不下来。
冷春生在他人眼里是十足的工作狂
学历不够,冷春生就扑到图书馆发疯似的查阅相关书籍,恶补关于高效液相的基础知识。经验不够,他就一头扎进实验室,查资料、读文献、做实验,反复研究。事实证明,甘博士的眼光锐利独到,的确挖到了一块“宝”。冷春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对理论知识一无所知,到成功实现高效液相纯化分离,而常人往往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完成甘博士布置的培养基的研制任务,冷春生又不得不在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上从零开始。边汲取新知识,边在实验室把理论变成实践,冷春生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干脆住进了实验室,不分昼夜地进行着无师自通的“进修”。终于,在三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冷春生培育的第一批菌种成功展示在了甘博士面前。普通人在大学接受这种训练一般要一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有一年的实验课程,而冷春生仅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学的专业学科。
2000年,趁着在北京做研究的机会,冷春生在天津大学读了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生。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下班后需乘坐两小时中巴赶到学校上课,晚上再赶回研究室继续做实验。对于很多手握一纸文凭却缺乏动手能力的研究生来说,冷春生扩充知识储备的这段经历,可谓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书本中的真理,又不断把书本中的新知识,去服务于他涉足的新领域实践。在冷春生看来,学历不是科学家的门槛,他无数次告诉他那个平均年龄仅有32岁的团队:“博士团队能做到的,我们照样能做到,而且比他们做得更好!”其团队骨干力量有20多人,70%是本科学历,甚至不乏中专学历,却用最顶尖的成果,让国外的不少博士团队说一个“服”字。
不向困难告饶
坚定信念,甘做愚公
这些年,国外专家、采购商向冷春生竖起大拇指的不在少数,而赢得赞叹的背后,却是他向世界难题发起挑战的决心,和卧薪尝胆的恒心。
冷春生的经验都是在实验室长期积累的
2005年时,通化东宝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产中的酶主要依靠提取,当时想要达到3000公斤胰岛素的产量,就需要很多蛋白酶。有人提出在国内较大的屠宰场附近建厂,在猪胰脏中提取胰岛素生产用的蛋白酶。冷春生否定了这种会导致成本大增的方法。可这就需要他找到更好的解决手段。冷春生抽调了几名技术员,临时组成了一个团队,进行重组酶实验。他日夜在实验室摸爬滚打,在无数次科学计算和方案的修正中找到答案。经过几个月的数百次试验,终于提炼出了基因重组工程蛋白酶。不仅降低了几百万元的生产成本,还使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产品绝对无动物源,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为了让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用上中国生产的胰岛素,通化东宝集团董事长李一奎在十年前就提出,将东宝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定位于国际化品牌,生产工艺、质量体系与国际接轨。这意味着,要将当时5000升生物反应发酵罐扩大到3万升,鲜有先例可循,整套生产工艺国内外设计院从未设计过,生产设备全都是非标准化的,出现问题都要自己解决。为了使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能够扩大产能走向世界,冷春生豁出去了!那时的他,几乎成了半个机械设计师、制造师,跟国外设备供应商一起绘制施工图纸,亲自动手安装、调试设备。过程的艰难,如今回想起来,他已看淡,可当时冷春生却在许多次梦境中,感受着双肩扛着很重的东西艰难前行的滋味,尽是日有所思的疲累,却又执着着。
2008年6月30日,年产人胰岛素冻干粉3000公斤,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产流程一次性试车成功。这个生产流程只用了16步生产工序,比美国顶尖公司的装置少了17道工序,品质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工业化生产基因重组胰岛素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
不向传统认输
中国制造,昂首前行
国内著名的生物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刘兴垣院士曾说:“没想到,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生产基地诞生在通化,诞生在这个小山沟里。”冷春生在科研道路上的成功,不仅有甘博士那样的伯乐助推,亦有董事长李一奎的惺惺相惜。早在2000年时,就有外国公司想要收购通化东宝的胰岛素生产技术,他们对李一奎说:“你们留着这项技术没有任何意义,这个产品我们已经生产了20年,即使这样,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博士团队作技术支撑,你们通化东宝根本不具备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力量。”李一奎果断拒绝:“胰岛素被欧美垄断了十几年,你们挣中国人太多的钱了,我们一定打破你们这种垄断,参与国际竞争,走自主创新之路,挣你们外国人的钱。”冷春生每次提起这件事,都会说,是李一奎点燃了他心中的梦想。现在,全世界很多低端产品都印着“MadeinChina”(中国制造),可中国的生物制药,能干被外国人认可的却不多,“我们一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产品,参与世界竞争,打造国际品牌。”而如今,“吉林制造”的胰岛素,已经完成了世界上近40多个国家的注册和现场检查,产品出口到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舒霖”的品牌被国外许多国家所接受。
鲜花、掌声、赞美,哪怕是全国劳模的光荣称号,在冷春生看来,都不是可以停下来驻足欣赏身边风景的理由。在妻子眼里,他是在半夜一有灵感就会爬起来冲向单位的不“合格”的丈夫;在同事眼里,他是那个要求团队每一位成员都要独立思考、不畏艰难不服输的领导者;在李一奎眼里,他是那个学习能力超强、钻研永无止境的“科研痴”;而在国外同行的眼里,他或许就是那个在胰岛素研发领域狂奔、很难超越的领跑者。
冷春生,正在用一团火热的科研热情,书写着吉林骄傲,中国骄傲!(记者 韩玉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