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7-04 15:15:21
春日午后,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的果蔬秧苗间,穿着一套老旧运动服的顾地周,正猫着腰摆弄秧苗,干裂的手背就像一个地道的农民。眼前这幕与人们印象中的专家穿着白大褂摆弄仪器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顾地周是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周围人喜欢叫他“老顾”。看出记者的诧异,老顾笑着说,这么多年习惯了,穿上好衣服就浑身不自在。
温室旁边有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有个上下铺的铁床,是老顾的“家”。转一圈,屋里没一样像样儿的物品,唯一高级的品牌手机,是老顾的一位好友实在看不惯他用了十年的老人机,硬塞给他的。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本该丰衣足食的他,为啥还要守着这间破屋子,穿着旧衣裳,整天吃泡面,研究着一堆花花草草?
大起大落,历经坎坷重生
1997年,24岁的顾地周从佳木斯大学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研究所从事药物化学研究。那时候,电脑是稀罕物,利润高,卖一台挣一台,“不安分”的老顾决定辞职下海经商卖起了电脑。
生意越做越大,老顾也有了一定的积蓄。2000年,电脑行业逐渐萧条,他又瞄准了生物研究的潜在市场,于是自费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为了购买昂贵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他变卖了自己的家当,花掉了30多万元的积蓄,又借了10多万元,终于成功将兰花的名贵花种转化,解决了出苗难的问题。
谁知天不遂人愿,正当老顾沉浸在胜利的喜悦时,一场“倒春寒”将所有的花苗冻死了,老顾输得彻彻底底,还欠了14万元外债。那一年,他33岁。
从山底到山峰,又从山峰滑到谷底,老顾的同学都骂他活该,放着稳定的药厂工作不干,挣钱的电脑公司不做,非得折腾当年冷门的生物研究。
仿佛命运的安排,2005年深秋,老顾要去西北,临行前,恰巧遇到了时任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朱俊义,并被引荐到生物系搞研究。学院给出的条件是,场地、实验室等均可使用,唯独没有工资。
“能让我免费搞科研,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把苯板往实验室的地上一铺就是床,没钱吃饭,就两顿并成一顿,后来实在挺不住了,我就下山把手机卖了150块钱,去食堂买馒头充饥,根本吃不起榨菜。”“那是一个晚上,实验室打更的大爷把我悄悄叫进屋,从抽屉里掏出几十包方便面调料,说是省下给我的,怕我干吃馒头没滋味,让我冲成汤喝。我几乎是含着泪喝下的方便面汤,在那段孤独的岁月里,那是最香的味道。”回忆到这儿,老顾的眼圈泛红了。
十多年过去了,老顾还是最喜欢吃方便面,每天饥一顿饱一顿的恶习也是从那时候留下来的。
有一年春节,想到母亲一个人在通化县农村,就准备回家陪老娘过年,可翻遍衣兜,却拿不出12块钱路费。
也是从那时起,老顾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别人说我不行,认为我干不成,那我偏要干成!”一心只想证明自己的老顾,凭着一股肯吃苦、爱钻研的精神,几年内就掌握了红豆杉、牛皮杜鹃、短梗五加等植物的繁殖技术,得到了通化师范学院领导的认可。
2009年,学院破格将老顾转为正式教师,还拨给他科研经费,专门配备了实验室。老顾的经济状况终于有了好转,同年,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最后一位债主,还清了全部外债,也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了身边。
勇担重任,科研成果丰硕
有了后勤保障,老顾更有干劲儿了,“做点事比睡觉强”是老顾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别人一年做不成几个新品种,他一研究就是二三十个,还专门只啃“硬骨头”。
物种丰富的长白山,有不少濒危珍稀植物。十多年来,老顾潜心研究,利用生物克隆技术,逐一将70多种长白山野生濒危植物通过引种驯化栽培、杂交诱导突变,培育出适合于大田栽培的新植物,并载入长白山野生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至今,老顾是全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科技工作者。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顾骄傲地说:“今年我又申请了国家级濒危物种种质资源保存库项目资金280万元,专门做这件事。百年后,即便发生自然灾害,这些植物也不会灭绝,会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每当实验室安静了,映着夜晚的灯光,老顾总会用手摸一摸装着这些种质资源的小瓶,“那好似我走过来的路,苦中有乐。”
天目铁木被誉为“地球独生子”,仅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全球只剩5株,处于极度濒危现状。为了拯救天目铁木,老顾成功克隆出这一濒危的“地球独生子”。
他还解决了国家级珍稀濒危芳香植物—朝鲜崖柏的育苗关键技术,并成功繁育朝鲜崖柏种苗70万株;为集安市榆林林场解决了国家级珍稀濒危芳香植物—小花木兰种子后熟关键技术,并成功繁育小花木兰种苗100万株。
通过多年的努力,老顾得到了学院和省里相关单位的认可,先后被评为长白山技能名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在《园艺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草药》和SCI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先后荣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青年科技奖等30余项重量级大奖,主持和参加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申请国家授权专利36项,累计为学院争取科研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
心系三农,与农民血脉相连
老顾深知农户们养殖知识匮乏,亟需技术指导,他就成为了各村屯农户家的常客。
有一年秋天,一户农家培育龙须菜出了问题,种子不发芽。早上5点多,农户向老顾求救。接到电话,老顾二话没说,起身赶往农户家。由于情况特殊,老顾需要留宿继续观察,看见炕上的棉被脏得铮亮,老顾一点不嫌弃,钻进去就睡。通过挽救技术,老顾为农户挽回了20余万元经济损失。
“他就像我们的家人,每次技术指导不仅不收一分钱,请吃顿像样的饭菜都不接受。”
对同事、对学生,他也毫无保留,只要有需要,科研成果和论文,全部无条件地赠予。对于合作的企业,若是判定地质环境不适合种植其要求的作物,他宁可不合作,也不违心地合作收钱。
有些企业为了求方便,私底下想给老顾回扣,没想到老顾严辞回绝:“如果想合作,马上把钱收回,否则合作终止!”老顾说,绝不能为了金钱做出对国家和学院不利的事,这是他的底线。时间长了,大家伙儿都知道老顾是送不进钱的。
最近,老顾接了一个大活儿:对通化市二道江政府牵头的长白山野生果蔬立体栽培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项目根据植物不同的特征和生活环境,对8万株软枣子,200多万株山野菜进行“打包”混合栽培,实现科技成果集成转化,从而鼓励农民种植,拓宽农民收入。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老顾就来到位于五道江和桃源的两块共计1500余亩的大田基地,耐心地指导农户种植、施肥等栽培技巧。
保护长白山濒危植物、建立国家濒危物种种质资源保存库;推广果蔬间种、立体化栽培;扩大食物、植物种质资源应用……老顾的脑海中,时刻惦记着这些事业,即便忙成“陀螺”,也幸福快乐着。
采访结束前,一家单位按照老顾的电话指导,解决了绿植的大问题。好消息传来,老顾脸上露出了知足的笑容:“今晚又能找两个朋友喝点酒了,这就妥了,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