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7-04 15:26:42
人生近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在做一件事,而且还将乐此不疲地继续下去,日复一日,朝夕更迭……
35年的农技推广生涯,对于58岁的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来说,就一句话:“一晃就过来了,也没好好算过。”
全国农技推广十佳标兵、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届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吉林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特殊贡献奖、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
荣誉见证了王贵满在家乡黑土地上留下的忙碌足迹,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推广农业科技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小的时候,全县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加上十年九春旱、风灾、雹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十分困难。看着父辈们含辛茹苦地劳作,我就确定了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学好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王贵满的思绪陷入到回忆中。
1979年,考入延边农学院农学系。1983年,怀揣梦想,回乡工作。
平凡却有意义的农技推广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1984年,由王贵满主持完成的旱床育苗法科研课题,当年推广面积达2.1万公顷,仅这一项就为农民增收752万元。
靠天吃饭不如靠技要产。
2007年,梨树县粮食总产突破20亿公斤大关,2010年粮食达到26亿公斤,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玉米比常规耕作地块平均增产10%以上。
粮食产量不断跃升,科技力量功不可没。
接地气 搭平台
力促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2000年以来,王贵满带领团队一直与各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引进农业新技术,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梨树指导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
一时间,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农业顶尖人才汇聚梨树,先后有20多位教授深入梨树开展科研,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与梨树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王贵满的努力下,继创建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之后,2010年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落户梨树镇泉眼沟村。国内农业生产各个专业领域、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专家,来到梨树县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为梨树县乃至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国土资源部农用土地质量与监控及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站等相继落户梨树。
2008年以来,农技总站组织开展玉米高产高效竞赛,10多位专家和老师深入村屯、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讲课、办培训班、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随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011年,双河乡农民刘兴军以公顷产量16273.5公斤的好成绩,创下我省中部平原区首个亩产吨粮田;
——2013年,小宽乡农民陶树山获得“东北玉米王挑战赛”吉林省第一名。
为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的效果,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作用,王贵满带领团队探索以县级总站为核心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新模式,以电脑、电视为载体,以专家服务为手段,形成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2007年,梨树农技推广网站正式创办,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农民的互动,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政府、专家、市场、农民”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2009年,总站与县电视台联办每周一期的农业科技科普电视节目《科技天地》。该栏目全部由农业科技人员策划制作,邀请知名专家、科技人员、典型农户解疑释惑、现身说法,宣传国家惠农政策,示范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
与时俱进,信息互动。农业科普电视栏目《农技直通车》开设了中国移动农技短信平台,覆盖4500名科技示范户的集团用户群,组建开通了梨树农技推广网站,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入数字信息阶段。
建网络 聚智力
打造黑土地论坛品牌
2007年,王贵满提出了“333”工程的工作思路,县政府把它列为当年科技示范年的主要内容,即在全县建设30个示范园区、建立300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培植3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体系网络。
如今,3000多个示范户已经成为全县农技推广的排头兵,成为农民身边的专家。
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21231工程”,建立了以国家级试验站为核心的试验示范推广网络基地。在全县建立2个国家级试验站,建立10个专业性试验示范基地,建立20个乡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立300个覆盖全县的村级示范推广基地,建立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形成功能各有侧重、层次鲜明的国家、县、乡、村四级试验示范基地网络,使其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和教学基地,使先进技术得到集成应用,真正把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中。
2015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政府顺势而为,成功举办了首届“梨树黑土地论坛”。黑土地论坛每年一次,围绕黑土地利用与可持续生产开展学术交流。同时,还召开了论坛实践专题会议,会上专家、科技人员、农民交流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体会,使高端学术交流走向田间地头。
至此,王贵满带领的科研团队以非“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为基础,倡导创建国际化、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互动平台——“梨树黑土地论坛”,每年出版一部集结本次年会交流研讨成果的《梨树黑土地论坛专家观点》,每年举办一次由农民种田骨干参加的实践会议,开通了论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助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育人才 强队伍
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个团队要想取得成功,领头人必须要有全局意识。
只有把工作落实到田间地头,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培育优秀农民要放在首位。这是王贵满在农技推广工作中认识到的,他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农技人员自身素质,培养打造一支精干的人才队伍。
近年来,农技推广总站通过系统培训、现场会、座谈会、到外埠参观学习等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学习,使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在工作上主动性增强,与农户沟通频繁,解决问题能力增强。
黑土地开发保护,王贵满倾力投入。他带领团队,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政策与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建立黑土地科技联盟,在东北地区建立了38个示范基地,开展保护黑土地、研发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的公益性技术交流推广。组织专家编写技术资料,参与技术规范的制定,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创新形成了链条式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引领推动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新模式体系的形成。该项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全面推广破解了重大难题,成为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新亮点。
多年来,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6次获得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团队中涌现出推广研究员7人、高级农艺师23人、省管专家2人、四平市管专家8人,四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人、全县十大杰出青年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