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7-04 15:29:56
长春,现在已有几分燥热。位于绿园区长白公路2公里处的长春市农业科学院院区内却是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远离都市喧嚣,这里自有一份独特的清爽静谧。据说,这满眼绿色就有园艺研究所所长陈庆东和他的团队的苦劳——近两年,他们在园区内种植花草树木3.8万株。他说,这也是学以致用。
对陈庆东的采访是在他的办公室开始的。10余平方米空间,一张办公桌、一张沙发、两个铁卷柜、三把椅子,别无长物,几盆绿植给简朴的室内带来几分生气;再看陈庆东,黑黢黢的皮肤,贴着头皮的短发,粗大的指节,简单的T恤休闲裤装扮,这一切用“质朴”来形容最贴切,唯有鼻梁上的老式眼镜为他平添一丝斯文。
看到记者打量的目光,陈庆东羞赧解释,得知有采访,他把自己和办公室都收拾了一下。他指了下墙角的衣架,“那些才是我的日常‘装备’。”记者“脑补”了如此“装备”下的陈庆东形象:带上草帽,穿上工装,脚蹬胶鞋、脖挂有些发黑的白毛巾,这怎么看都像个地道的庄稼人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通过学习跳出农门、却又执着从事农业研究来反哺农村?又是什么动力让他二十四年如一日坚守在枯燥的农业科研岗位上?接下来的深入采访,终于找到了答案。
痴心田园 追蔬逐果不言悔
1969年,陈庆东出生在公主岭市一个普通农家。家中兄弟姐妹九人,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几乎是放养,掏鸟窝、抓青蛙、摸泥鳅、捡蘑菇、采野花,陈庆东的童年充满乐趣。
吉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作物自然以粮食为主。陈家也不例外,全家能耕种的土地几乎都被种上庄稼,只有房前屋后的犄角旮旯被见缝插针地种上些时令蔬菜。因为家境清贫,童年的陈庆东只有在瓜果成熟期、价钱便宜的时节偶尔吃上几次瓜果。
每每这个时候,瓜果香甜的味道久久留存齿间,甜在心头。馋嘴的陈庆东问父母:瓜果这么好吃,为什么家里不种?种了半辈子大田的父亲用仅有的知识给他解释:种瓜果需要专业技术,北方气候条件影响,种瓜勉强可以,一般果树品种不能适应东北极寒气候。父亲的解释,陈庆东一知半解。但一个远大志向却在心中萌生:以后要研究出适合北方种的瓜果和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的办法。
带着这个随年龄增长而愈加明晰的梦想,高考填报志愿,陈庆东毅然报考了延边农学院果林系果树专业。1994年大学本科毕业,带着献身农业、完成儿时愿望和为农民造福的青春之梦,他选择到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追蔬逐果、为绿色奋斗的人生旅程。
原本,陈庆东是亲戚教育孩子的正面典型: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为坐办公室、让人尊敬的城里人。后来,看到他为研究课题,不是长时间“扎”在农村,就是钻进郊区实验田不出来,还要翻地、育苗、栽种、浇水、上肥,陈庆东又成为教育孩子的反例:别学农,这工作比农民还累,农民还有农闲,他一年四季泡在田里和大棚里,一刻不得闲,这大学不是白念了?
每听到这些,陈庆东都一笑而过。他说,从不后悔选择农业科研这条路。身为农民的儿子,他深知技术对农业的重要性。他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完成最初梦想,帮农民走上科学致富之路。
醉心科研 埋头耕耘结硕果
陈庆东的主业是科研。从事农业科研却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浪漫和美妙,其间充满枯燥和艰苦。但陈庆东却硬是凭着坚强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在科研岗位上坚守了24年。
“从事农业研究就得接地气,热爱农村,热心农业,必须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大地上。”这是陈庆东工作语录之一。
工作中,陈庆东经常一下乡就是十天半个月。以前,农村路况差,交通不便,下乡不是凭两条腿就是靠自行车的两个轱辘。六七月份,炎炎酷暑,连动物都懒得出来,陈庆东却是胶鞋、工作服、草帽这身行头,在烈日下观察苗木生长、调查记录。为了弄清种植环境,经常哪里山高就往哪里爬,哪里沟深就往哪里下。一天下来经常满身汗味,都不好意思往人多的地方去。
“实用”,是陈庆东科研上坚守的另一个关键词。他认为,科技工作者绝不能满足于实验室中完成某项研究,“重点是落地生根,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陈庆东这些年的科研项目基本上都以“实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北方培育出一个抗寒适宜露地栽培品种一般要经历近20年时间。此前只有个别核果类李子品种能越冬成活,但北方市场上在售的品种口感、色泽、风味、熟期等方面都不很理想。但如今在陈庆东所在的科普教育试验示范园里,却能见到风味各异、色香味俱佳、成熟期不同的长李系列品种和优良地方果品。这是陈庆东在继承前几任领导、同事研究成果基础上,带领团队不断突破的成果。如今,这些优质的长李系列品种规模弘大,其中“长李15号”填补了我国东北寒冷地区没有极早熟李的国家空白,获全国发明铜奖;观赏鲜食、绿化美化新品种“长春彩叶李”和“北国红李”填补了我国北方绿化阔叶乔化树种彩色树种空白。尤其是后两个极具观赏价值的彩叶李,在北方大小城市、村镇街屯,绿化美化中均有它们婀娜多姿的身影。
工作中,随着新任务的增加,陈庆东不断延伸自己科研触角,菜豆、甜瓜、大樱桃、花卉、五味子等都成为他研究对象,并相继取得出色研究成果。尤其是他主持育成的“长农菜豆”系列1、2、4、5号和甜瓜品种“春甜”系列1、2、3号均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日复一日的科研中,陈庆东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3项,取得科研成果12项,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陈庆东个人公开发表论文12篇,主持并参与著作5部。
陈庆东常说,自己的研究并不高大上,都是实实在在能用得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只要农民能用我的技术脱贫致富,我就知足了。”
倾心科普 授人以渔心不改
农村、农业的绚丽画卷日新月异,尤其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倡种植业结构调整后,陈庆东认为园艺研究的春天来了!兴奋之余他更忙了,除了忙科研外,他把更多时间放到了农业科普和技术推广上。近年来,他一直坚持走到种植户中传授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在相继成为长春市农家书屋工程专家库、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省12582农信通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专家后,陈庆东更把为“农”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
陈庆东授课有自己的一套:必须把课堂设置在农户田园间,田间地头果树下,都成了他的三尺讲台;必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必须手把手指导……他说,两分钟现场讲授往往胜过两小时教室内的单纯说教。
逐渐地,他成为种植户心中最信赖的专家之一,找他解决问题的农民更多了。为此,陈庆东又想出了更有效率的传授办法:他把一个地区的种植专业户和经纪人组织起来单独授课,通过这些乡土人才一传十,十带百,用这样传帮带培养模式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农业专家队伍。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农户手中。多年来,陈庆东累计培训农民上万人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传授使更多农户过上点“树”、点“蔬”成“金”的红火日子。
如今,陈庆东这位肩负众多荣誉的科研工作者依然穿行在田园间。他常手抚蔬果,目光在园间搜寻,心里谋划着一个又一个科研新项目。对于科研、科普工作,他有自己的态度:要吃得了艰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正是这样的理念,支持着他在田园里坚守了24年,并将继续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