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吉林日报
2022-06-08 14:06:08
科研中总会遇到重重困难,只有知难而上、奋力拼搏,才能开拓出科研的新天地,到达新高度。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吉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正一,就是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他带领科研团队研究植(作)物抗旱、耐盐碱的分子机理,对培育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我省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事科学研究,离不开长久的坚持和努力。在学校时,徐正一的动手能力就很强,每次上实验课时,总是第一个完成实验。大学毕业后,他前往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学成归国后,徐正一以东北松嫩平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地为基质,以创制能满足高品质粮食生产的种质为研究目标,针对植(作)物抗性形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理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揭示植(作)物抗旱、耐盐碱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学术成果。“东北地区黑土地资源丰富,但也有大量的苏打盐碱土,在这些土地上种植作物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盐碱地,就可以提高我们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徐正一说。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徐正一经常勉励学生们,要提升专业敏感性,善于思考,不断学习,并要下定决心坚持。他不仅把自己所掌握的科研技术悉数传授给学生们,更是把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和素质,深入浅出地融汇到教学中。在徐正一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1年,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得了被誉为华人生命科学领域在读博士最高奖项的“吴瑞奖学金”,目前仍是东北三省唯一获奖者。除此之外,他指导的多位学生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第六届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徐正一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
近几年,徐正一围绕植(作)物抗旱、耐盐碱应答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机理、代谢途径和信号与转录调控途径,进行了系统性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为建立我国东北粳稻多抗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添砖加瓦。此外,徐正一和科研团队通过activation tagging技术,发现了全新的苹果酸脱氢酶OsMDH1,它在提高水稻耐盐碱性和提高维生素含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方法或基因编辑技术对此酶的活性进行改变,进而影响整个代谢途径,可以制备既耐盐碱又能提高维生素含量的水稻优质新种质。虽然基础研究到最终投入生产应用还尚有一定距离,但我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缩短这段距离,早日让盐碱地上飘出稻花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徐正一信心满满地说。